《过秦论》最后一段原文及翻译:秦始皇的辉煌与覆灭,字字珠玑,引人深思
《过秦论》最后一段原文如下: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陈胜、吴广起篙橹间,鞭笞满天下,传檄而定千里,诸侯相争,以赦免之愚其民。然而天下已倾覆于群小之手。秦人视秦政之而不自省,何哉?其强处非一时之功,而败亦非一日之积也。诚使秦之君得奉天意而修其政,顺人心而治其民,则天下无患矣。故曰:自古皆有终亡之国,自古皆有不能终亡之国。此理至明也。秦之,岂独秦政之过哉?乃天下大势所趋也。故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吾辈宜深思之。
翻译:秦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仍然震慑着边远地区的人们。然而陈胜、吴广在田间地头举起的大旗,用短小的武器击败了秦朝的,他们传递的檄文能够决定千里之外的事务。六国诸侯的后代相继夺利,用赦免犯的来人心。最终天下被那些野心勃勃的人所夺取。秦国人抱怨秦朝的却没有自我反省。为什么呢?因为秦朝强大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失败也并非一日之积所能导致。如果秦朝国君能够顺应天意改善,顺应民心治理,那么天下就没有忧患了啊。所以说:自古以来都有的,也有永远不会的。这个道理再明显不过了。秦朝的难道仅仅是秦朝的过失吗?而是天下大势所决定的。所以说:仁德的人看到仁德的现象,智慧的人看到事物的本质。我们应该深入思考这个问题。
秦始皇的辉煌与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过秦论》的这一段文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揭示了秦朝兴盛与衰败的原因。秦始皇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朝帝国,他的辉煌成就令人敬仰。秦朝的过失以及缺乏长远的策略导致了其迅速的悲剧结局。这一段文字提醒我们,领导者应该顺应天意和民心,以仁爱和智慧治理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我们也应该深入思考历史的教训并从中汲取智慧以指导我们的未来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