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线怎么接


本文阐述了喇叭线对声音的影响,尽管影响较小,但仍然可以察觉。若不进行对比,难以发现差异。掌握喇叭线基础原理后,即可分析喇叭线的连接方法。

通常,大部分传统音箱仅配备一对接线端子。只能采用传统连接方式或桥接连接方式。

音响线怎么接

传统连接方式易于理解:功放一对接线柱直接连接一只音箱。而双线分音连接方法要求音箱输入端子具有分音功能,一般为 4 个接线柱,两两成对,阳极和阴极之间以短路片连接。部分发烧友会更换短路片,甚至购买超贵的短路线,声称可以调声。对此表示怀疑,因为短片导电截面积明显大于喇叭线。

双线分音又称 BI-Wiring,即将功放输出接线柱输出后连接两对喇叭线,分别连接音箱接线端子的高音和低音,但高低音之间的短路片必须拆除。根据之前描述,高频和低频对线材要求不同。可以用高音特性优秀的线材传输高频电流信号,而低频特性良好的喇叭线传输低频电流信号。例如,音乐丝带编排银线的表现高频精致,但低频表现平平。我们可以使用音乐丝带连接中高音,而低音则可以选择截面积足够大的铜质平行电缆线,效果相同。这是一种经济实惠的玩法,无需花费巨资购买高低音平衡的喇叭线,有些型号甚至价格高达十万元级别。BI-WIRING 接法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功放通道推动一个音箱。

音响线怎么接

另一种双线分音接法需要使用两台后级放大器,其中一台专门推动中高音,另一台专门推动低音。这样可以节省功放功率,也是一种比较发烧的玩法。这种接法通常称为 BI-Amping。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分别调整高音和低音音量,此外输出功率更大,能够更好地控制音箱。对于一些大功率音箱,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案。

音响线怎么接

从这种方案衍生出一种玩法,即取消音箱内部的分频器,直接驱动喇叭单元,在前级放大器之后加入一个电子分频器,再分别连接到两台后级,由不同后级分别推动不同喇叭单元。这样做的优点是:根据喇叭单元特性选择后级功放,避免功率分频器的损耗,功率更加充沛,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功率分频器中电容器造成的的分频点电相位滞后。在中音单元和高音单元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导致分频点出现低谷,让设计者非常苦恼。如果串联电容器,必然会导致电相位滞后。而电子分频器完全没有这个问题。除了电相位的滞后,由于每个单元与耳朵的距离不同,实际上也会造成声音上的相位角度滞后。这些可以通过摆放位置来处理。而声相位的滞后也有设计者用来平衡电相位的滞后。这里不展开说了。这篇文章主要介绍几种接线方法。

音响线怎么接

模拟电子分频器

音响线怎么接

DSP 电子分频器

音响线怎么接

电子分频和功率分频的接法区别

还有一种连接方法是桥接 BTL。桥接后,一部立体声后级只驱动一个声道,并且在全频段下工作。对于电流供应充足、功率强大的功放,桥接后功率至少增加一倍。桥接也存在问题,那就是在推动特别低阻抗音箱时容易烧毁功放。例如,某款功放最低可以驱动 2Ω 的音箱,而桥接后只能驱动到最低阻抗为 4Ω。基本上,舞台功放都支持桥接,而家用音响的功放大部分需要增加一个反相电路才能进行桥接,少数 HIFI 功放支持桥接模式。例如,笔者使用过的 NAD 216 后级就具有桥接功能。开启桥接功能后,两个输入端子只有一个有效,一部立体声后级只能推一只音箱。

音响线怎么接

桥接连接方式

音响线怎么接

电子分频和桥接方式都会增加后级数量

音响线怎么接

桥接接法需要将后级功放的桥接开关打到 BTL 上

在桥接模式下,后级的运行状态是完整功放电路放大正向波形,另一个完整功放电路放大负向波形。相当于一个推挽结构。

音响线怎么接

在此特别警告一种危险且过时的做法。此法是通过使用反相电路将立体声其中一通道的反相,并在功放输出该通道后反接该通道扬声器的接线柱。在功放输出的两个正极接线柱可以连接额外的低音炮,使得音乐信号中的相同频率信号自动传输到低音炮,并由较大的功率驱动低音炮。但鉴于目前大部分低音炮均为有源低音炮,此类做法已基本失效。

严禁另一种潜在危险的接法。一些自称为 "小白" 的用户错误认为将两个功放的输入和输出进行并连,即可获得更大的推力。我亲眼目睹过此类连接导致昂贵的"烟花表演"。切记切勿如此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