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画怎么做_小朋友自制糖画
川味浓郁,麻辣之间品味生活的甜蜜。
四川,辣中带甜,藏着深入的细腻。
“儿时的游戏,糖画中的回忆。”
小时候的糖画,甜蜜而美好。
成都,一个与糖画相伴的城市。
糖画,将食物变为艺术。
糖画的材料虽简单,无非是白糖化开,但技艺却令人惊叹。
对小朋友来说,这是甜蜜的糖果。
而对大人而言,这是对非遗传承的深深感慨。
糖画,以糖为笔,绘出五彩斑斓的画卷。在巴山蜀水间,它是一种广受欢迎的工艺食品。
糖画的起源可追溯至明朝习俗,新年时溶就糖霜,印铸成各种动物和人物作为祭品。后来,四川民间艺人在此基础上改进工艺,以小铜勺舀糖液绘出皮影图案。
成都糖画多以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及戏剧人物为题材,既是甜美的糖食,又是可供观赏的艺术品。
糖画制作虽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历史、美术、地方民情风俗等多重元素。
制作时,只需一张小桌、一口熬糖锅、一把小铲、一把小铜勺和一捆竹签。但要求艺人们做到“快、准、狠”。
炼制糖片,是将水与糖按比例加热,用铜锅搅拌以防粘底。绘制时,将糖片溶解后用铜勺舀出,运用不同手法在大理石板上倾铸出各种图案。
熬糖时,将白糖和水按比例放入锅中,边加热边搅拌直至沸腾。一柄勺子快速移动,无需草稿,便可绘出想要的图案。
起糖时,趁热放上竹签,待糖冷却后将糖画铲起。
糖画的另一大魅力在于其售卖形式——转糖饼。顾客付钱后转动竹箭,箭头停在哪个图样就做什么图样,增加了娱乐性。
成都糖画种类丰富,包括大货、小货、子子货、丝丝货等。艺人善于观察生活,将川剧元素融入其中,创作出戏剧糖画作品。
糖画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在市井繁华中,总有人守护着非遗火种。
糖画历史悠久,形成于明万历前后,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成都锦江区民间糖画艺术协会的成立旨在继承和发扬这一独特的民间手工技艺。
许多著名的糖画艺人通过对外文化交流展示了他们的技艺和才华。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庙会、集市受欢迎,还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热烈掌声和高度赞许。
2008年,糖画被列入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陈子昂的黄糖故事为糖画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如今回忆起转转盘的快乐和获得专属糖画的满足都难以言表。
在繁忙的都市中,不妨停下脚步欣赏这一气呵成的技艺和生动活泼的图案。
除了品尝糖画的甜蜜滋味外还有转糖画的乐趣等待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