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脊的意思_屋脊是哪个部位


古建筑脊部详解

古建筑中,脊部构造繁多,统称为“五脊六兽”。具体包括:螭吻、望兽、合角兽、垂兽、戕兽、角兽等,以及走兽筒瓦、勾头、滴水等部分。

正脊是沿着前后坡屋面相交线所做的脊,通常位于屋面最高处。不同样式的正脊有着各自的名称,如过垄脊、清水脊等。

垂脊则是与正脊或宝顶相交的脊,常常被称作排山脊。庑殿垂脊具有特殊性,常被直接称为庑殿脊。

戕脊,又称为金刚戕脊或岔脊,特指歇山屋面上与垂脊相交的脊。

博脊是歇山屋顶的小红山与撒头相交处的脊。

围脊则沿着下层檐屋面与木构架(如承椽枋、围脊板等)相交处所做。为避免混淆,应明确区分围脊与其他脊部的差异。

角脊是重檐屋面下檐瓦面的坡面转折处,沿角梁方向所做的脊。

还有大脊,当正脊两端做吻兽,脊件层次较多时,为区别于其他简化的正脊,可特称大脊。

过垄脊,又称元宝脊,是筒瓦屋面的一种止脊作法。其特点在于脊的作法与瓦垄相同,且前后坡瓦面的底瓦垄相通。

清水脊是小式黑活屋面正脊的一种作法,具有清洁美观、细致讲究的特点。

皮条脊是一种小式屋脊,用于大式瓦面可视为“大式小作”手法。

排山脊专指歇山、硬山或悬山屋面的垂脊。

还有铃铛排山脊披水排山脊罗锅脊以及卷棚脊等特色脊部构造。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形状和名称,为古建筑增添了丰富的视觉效果。

在古建筑中,脊部不仅具有防水功能,更是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确的构造和精美的装饰,这些脊部为古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