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之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


【译文解读】

孔子的话语揭示了学问与事业的三重境界:理解、喜爱与沉醉其中。这种深度的投入是成为学问家和事业家的关键。

【点滴领悟】

乐在其中

杨伯峻先生在翻译时增添的“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这一定语,是对“知之”、“好之”、“乐之”的精准界定。孔子所谈及的并非肤浅的“一知半解”,亦非表面的“喜好”,而是深入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正能量的体现,是面对任何学问或事业的内在驱动力。

在学术的海洋或事业的征途上,理解、喜好与沉浸在其中的快乐,构成了不同的人生阶段。这三个阶段不仅代表了不同的状态,也揭示了不同的人生层次。这是孔子作为伟大教育家对后辈的谆谆,意在引导他们追求更高的志向。

每个人生来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如何将这种“材质”转化为真正的“才情”,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不论是自况“才高一斗”还是以曹子建的“才高八斗”来形容他人,都离不开对事物持久的热情与投入。孔子的思想明确指出,对于任何想要精通的学问或要成就的事业,都应乐此不疲。

无论做什么事,都会遇到困难与劳累,但快乐可以化解这些疲劳;进行任何学术研究或事业追求都会面临挑战与辛苦,但快乐能够冲刷掉这些困苦。当遭遇挫折时,是快乐让我们重新振作;当失败时,是快乐让我们重整旗鼓。正如《论语》中所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甚至忘记了衰老即将到来。”

若将笑容比作美丽的花朵,那么内心的快乐便是那繁茂的根系。单纯的喜欢笑并不意味着快乐多,但那些内心充满快乐的人,定会以笑容常开。只有快乐地面对生活与工作,才能有创造性的表现与高质量的生验。

(感悟之余)

白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