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烧饼的做法和配方_山东老式手工烧饼炉图片


《梦溪笔谈》曾赞誉的草炉烧饼,其名在扬州、泰州、南通、盐城等苏中地区传颂已久,被视作人间上品。

其口味纯正,食用方便,深受百姓喜爱。虽然多数草炉烧饼不包馅料,但也有按季节变换的特色馅料版本。春季的韭菜肉碴馅,秋冬季的萝卜丝馅和野菜油碴馅,都是应季而变的独特风味。

草炉烧饼的制作过程遵循传统老肥发酵面团的方法,经过特定的发酵时间后,再加入适量的碱进行中和。这一过程需根据面团大小、发酵程度、气候和碱溶液浓度来精确控制。面团揉制完成后,经过一系列的手工操作,如擀制、刷糖水、撒芝麻等,最终制成烧饼生坯。

在烤制过程中,匠人们需精确控制火候和操作手法。贴饼时,动作需干净利落,一气呵成。烘烤完成后,烧饼由薄变厚,鼓成馒头状,表面呈金,香气四溢。

草炉烧饼的吃法也颇具讲究。人们常配以酱生姜和茶一同享用。而现代的吃法则更加多样化,如老鸭汤泡草炉饼、鸡汤泡草炉饼等。尽管如此,人们对于草炉烧饼的热爱并未减少。

随着时代的发展,草炉被各种现代化的炉具所取代。市场上的西方食品如面包、蛋糕、比萨饼等也日益丰富。这使得草炉烧饼的市场逐渐萎缩,近乎绝迹。但仍有坚守者执着地沿袭着草炉烧饼的传统手工制作方式。

尽管面临失传的危险,但草炉烧饼在江苏人的心中仍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是生活条件的改善还是饮食文化的丰富,都无法动摇草炉烧饼在江苏人心中的地位。对于那些漂泊异乡的游子来说,小小的草炉烧饼更是连接着他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份传承了二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浓缩了地方饮食习惯的草炉烧饼,如今虽面临挑战,但依然坚韧地存在于这片土地上。

草炉烧饼不仅是江苏的传统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