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景深_什么是景深镜头


实用指南:三分钟轻松掌握镜头景深!

在视觉应用的图像捕捉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被摄物不在同一平面上的情况,这时景深的概念就派上了用场。下面,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镜头景深的定义、与景深相关的参数以及关于景深的常见误区。

景深的定义与计算

景深是指能清晰成像的最远平面与最近平面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在景深范围内,不同工作距离的物体都能呈现出较为清晰的成像。

对于“清晰”的定义并非一成不变。光学原理告诉我们,最清晰的物面只能有一个。在使用景深概念时,关键在于如何界定“清晰”。镜头的景深难以像其他参数那样明确标示在产品规格书中,因为它与多个变量相关。

每个镜头生产厂商对于“能清晰成像”的定义各不相同。

由于计算景深的公式较为复杂,实际上并不便于实用计算。

影响景深的参数

焦距: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光圈:F数越小(即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工作距离:工作距离越短(或使用倍率越高),景深同样会减小。

在影响景深的因素中,工作距离的影响力大于光圈,而光圈的影响力又大于焦距。

若想获得更大的景深,建议使用工作距离较长的镜头,选择较小的F数和较短的焦距。对于远心镜头,则应选择较低倍率的镜头。

如何测试景深

在进行不同厂商镜头景深测试时,需确保焦距、F数和工作距离等条件一致。

如图所示,可采用特定方法测试镜头的景深。

如在相同测试条件下发现某镜头的景深表现更佳,需从工作距离、光圈和焦距中寻找原因。若确认三个参数均无差异,则可能是镜头的成像品质本身就更好,这归因于分辨率的差异而非景深本身。

缩小光圈并不一定能提高景深

当光圈缩小至镜头最佳光圈以下时,镜头的衍射效应会随光圈的进一步缩小而变得更加显著,从而影响图像质量。

在需要大景深的应用中,需平衡图像质量与景深两个指标。

远心镜头的特点

经过实际验证,在同等放大倍率和光圈下,远心镜头的景深并不一定比FA镜头更佳。

远心镜头因其特殊的光路设计,即使在物体偏离最佳工作距离后成像变得模糊,其灰度过渡也是均匀的。这保证了在测量时边缘位置的识别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

景深计算工具

鉴于上述景深公式的复杂性,我们开发了一款微信小程序以方便计算景深。

在小程序中,我们设定了7个像素内的模糊为“清晰”的界限。只需输入工作距离、光圈和镜头焦距,即可一键计算出前后景深。经过多次实测验证,该小程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拍摄情况相差无几。

小萤成像技术团队致力于提供您真正需要的镜头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