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礼貌拒绝工作机会_礼貌不尴尬的万能拒绝
随着新年的钟声渐渐临近,大龄单身男青年阿武的春节假期已然拉开了序幕。尽管南京西路的写字楼里他仍忙于工作,但二姨早已为他安排上了相亲的日程。
阿武的日常生活早已被工作加班和各类社交活动塞得满满当当。他最怕的就是七大姑八大姨时不时的消息提示音,随之而来的常常是他们的热切问候,询问他工作是否忙碌。接着的话题,往往不是介绍相亲资源,就是请求他在某购物软件上帮忙砍一刀。
阿武苦笑道:“下一句要么是介绍他们的相亲资源,要么是让我帮忙做点什么,我还能说什么‘不’吗?哎,真是烦恼。”这样的情境,在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中屡见不鲜。翻开微信列表,你会发现,勉强自己、成全他人的“不好意思拒绝记录”似乎成了大家的生活常态。
对于那些自称社恐的年轻人来说,日常最大的社交苦恼就是如何优雅地推掉饭局、和各种礼物、邀请,同时又不失礼貌。在豆瓣的“推辞学”小组,优雅拒绝已经成为了一门学问。为了满足大家的生活需求,我们整理了一份《当代年轻人推辞指南》。
在这个小组里,即使不能立刻学会推辞技巧,社恐青年们也能找到一丝心理慰藉——“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拒绝无能”。每天都有无数的年轻人在线求助推辞,或是在事后发出懊恼、抱怨和自责。
通过分析近1700条求助文本,我们发现被讨论最多的主题通常是关于如何应对那些让我们手足无措、难以推辞的要求。这些问题既来自烦人的亲戚提出的无理要求,也有来自同事、同学等提出的让我们在底线边缘试探的要求。
尽管亲戚的无理要求容易引起反感和争论,但年轻人日常更多处理的还是与同龄人之间的相处问题。而当面对他人的邀请时,似乎有什么魔力让一切原本在我们看来不合适、不喜欢的要求变得顺理成章、理直气壮。
比如,“驴友邀请我出去旅行”、“同事邀请我参加非工作日的约饭”、“室友邀请我一起办健身卡”等等。在不成文的处世原则和社会人处事习惯面前,年轻人内心纵有百个不愿意,却也不知如何友好地表达自己的心声。
推辞学的种种难题分散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几乎时不时就跳出来给我们一个“surprise”。无论是学生烦恼于如何拒绝同学抄作业、还是打工人烦恼于如何推掉不想要的聚餐钱邀请,这些问题都成为现代人需要面对的社交挑战。
无论是拒绝无理要求还是优雅推辞,都需要我们学会一些技巧和策略。例如:不急于给出回复、明确并坚守自己的底线、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真实想法等。记住,有时候拒绝就是正义,不需要所谓的“正当理由”。
最终,推辞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更是为了维护健康的社交关系。希望这篇《推辞家的自我修养》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帮助大家在社交场合中更加得心应手。
设计 | 宋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