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从哪天算起2020_25年入伏从哪一天开始
今日已至夏至过后的第十日,天际的阳光愈发炽烈,虽然距离真正炎热的盛夏,尚有一段时间的过渡。在乡村中流传着“热在三伏”的说法,寓意一年中最为闷热的日子便是那三伏天。多数人虽知三伏天的炙热,却对它的起始推算方法知之甚少,那么这三伏天究竟是如何计算的呢?在乡村里关于三伏又有什么独特的风俗与习惯呢?
三伏中的“伏”一词寓意“避暑”之意,即为传统所称的“暑邪”。这里的“伏”又有“匍匍而行”的意味,象征着三伏天的酷热使人仿佛只能匍匐前行,不能自如行动。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阶段。那么这三伏天的推算之法是如何实现的呢?
在乡村有言:“夏至三庚数头伏”,即三伏天的推算与夏至的日期息息相关。三伏的算法自古便有,与古代的日期记录方式紧密相连。古时人们采用“天干地支”之法来记时,其中天干包含甲、乙、丙等十个字,而庚字位列第七。每逢夏至后出现庚日,便是进入初伏的标志,每十日便会有一个庚日出现。
了解了庚日后,我们再来看初伏、中伏和末伏的具体推算。第三个庚日之后便是初伏的开始,第四个庚日则标志着中伏的到来。而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为末伏的开始。初伏和末伏各为十日,而中伏则可能是十天或二十天不等长。其具体天数取决于立秋前的第五个庚日是否落在立秋之前或之后,若在立秋之前则中伏为二十天,若在立秋之后则为十天。
那么关于今年的三伏天,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初伏:自农历五月初五至农历六月五日;
中伏:自农历六月六日至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末伏:自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至农历七月六日。
而关于三伏天的风俗习惯又是怎样的呢?北方有句俗语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煎鸡蛋”,体现了人们在三伏天对饮食的重视与独特喜好。上海则有“头伏馄饨二伏茶”之说,而杭州则是“头伏火腿二伏鸡”。从这些地区的习俗来看,三伏天是人们进补的重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