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也不敢问_咱也不敢问,咱也不敢说
人性千姿百态,我们常能观察到人们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有时人们会自称为i型或e型,这大致反映了他们的内向或外向倾向。
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我们遭遇的互动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人礼貌地提出问题,有的即使支付了费用也不会过多打扰。也有一些人则显得较为直接,甚至缺乏付费意识,只希望获得无偿的答案。这背后,有的可能是源于对免费资源的追求,而有的则是由于对基本社交礼仪的疏忽。
近期,我虽少有涉及情感方面的内容创作,但频繁遇到向我咨询职场和求职事宜的朋友们。对于刚毕业的同学,我总是尽我所能提供帮助。对于一些较为简单明确的问题,我会直接给予答案。对于那些较为复杂或模糊的问题,我会在考虑自身精力和付出后,再决定是否提供进一步的帮助或是否需要收费。
有些同学提出的问题相当具体,这让我能够直接给出答案。也有些同学的问题较为模糊,甚至他们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方向或具体问题是什么。比如,有人会给我一份简历并询问是否适合某份工作。在审阅后,我认为这份简历是可行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只能说“是可行的”,因为我不能过多地给出建议或提出其他可能的选择。这不是因为我关心是否支付了费用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因果关系。我们不能随意干涉他人的命运和选择。
这个道理可能不容易被人们理解,甚至我自己也是经过一段时间才领悟到这一点。记得我毕业时也曾向前辈请教过问题,并为此支付了咨询费。当时我提到打算去深圳工作,因为那里有亲戚。前辈并未多说什么,只是表示一线城市对求职确实有帮助。
这体现了主动提问的重要性。无论是付费还是免费,主动提问并提出好的问题是关键。虽然付费了但不主动提问也不能得到太多帮助。这其中涉及了许多微妙的因素和考量,可以说是基于对人性的理解。说得太多如果对方并不珍惜,那也是因为这些并非他们真正想要或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