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生的性格特点_严监生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儒林外史》是一部揭示的讽刺巨作。书中对悲情人物严监生的描绘虽篇幅简短,却形象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严监生(即明清两代取得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原名严大育,别名致和,他是严家的次子,与大哥严贡生系出。
严监生自幼承袭家业,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及精打细算的节俭生活,逐渐累积了可观的财富。他恪守,性格谨慎且略带羞怯。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兄严贡生及严致和,这两位生性懒惰、贪图享乐。凭借捐纳的贡生头衔,严贡生成为乡里的无赖之徒。他与严监生的性格截然不同。
当严贡生惹上官司时,他轻松地逃避了责任,遁走于省城,令无从追查。而性格懦弱的严监生却成为了追讨的对象。尽管严监生求助于他的两位姐夫王德和王仁,但两人均持观望态度。严监生不得不花费大量银两解决麻烦。
在书中,严监生不仅是一个节俭的人,他在面对家庭及他人的困境时,也展现出了慷慨的一面。例如,为了救治生病的妻子王氏,他不仅花费了大量医费,甚至在妻子去世后,又为她的葬礼花费了巨额银两。
当自己病重时,严监生却异常吝啬,不舍得花钱治疗。在面对小妾赵氏转正的问题上,他毫不犹豫地拿出了大量的银两来解决这一问题。
书中描绘的严监生虽在生活中显得节俭且小气,但他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善良与正义。他并们眼中的吝啬鬼形象。
随着病情的恶化,严监生在临终前仍不忘资助两位姐夫进城赶考。他的病日益严重,到中秋后已无法言语。房间内点着一盏灯,他气息奄奄地躺在。
他努力伸出的两个指头令人费解。大侄子和二侄子都上前询问,但他都摇头表示不是。奶妈猜测他是否因两位舅爷不在身边而惦念。只有妻子赵氏猜中了他的心思——他担心灯盏里点燃的两茎灯草浪费了灯油。
赵氏挑掉一茎灯草后,严监生点了点头,垂下手去,随即安然离世。
这一幕令人唏嘘不已。随后,众人,开始准备入殓、穿寿衣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