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_分封和宗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自古以来,天下之土,皆为王之领地,王之臣民,皆为王之。周朝的治理之法,便是“天子,诸侯立家”。这背后的含义,是天子将疆土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各自的诸侯国;而诸侯们亦将封地分赐给卿大夫,层层递进,直至士人将其子弟作为仆役。如此这般,西周构建了等级分明的分封制度,这一制度沿袭世代,传承有序。

此制度中,有一原则被反复强调:“立嫡以长不以贤”。即嫡长子继承制,此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宗法制。这种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当时社会的基础秩序。

宗法关系图解

天子一脉,以嫡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承袭天子之位,祭祀祖先,为大宗。而嫡子的兄弟们则为诸侯或卿、大夫,相对于天子而言为小宗。他们需服从大宗的领导。诸侯国内,亦是嫡长子承袭君位,为大宗;其兄弟则为卿、大夫,同样形成大小宗之分。嫡长子作为权力和财产的合法继承人,对祖先的祭祀权被称为“百世不迁”之宗。而小宗传承至五代后,因不再祭祀始封君,被称为“亲尽”,这支脉系便称为“五世则迁”之宗。

通常而言,天子的儿子被称为王子,王子的儿子则为王孙。诸侯的儿子统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为公孙。而后再以祖父的字为氏,命名子孙,如王子佞夫、王孙满、公子小白、公等,以此彰显家族的尊荣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