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理_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更多初中、高中学习资料,可以在物理大师app获取查看!
1.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刻度尺读数需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误差和错误要分清,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错误可以避免。
4. 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5. 量筒不仅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还可以通过“排水法”来测量固体的体积。
6. 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要确保“左物右码”。
7. 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状态有关,如水和冰同为物质,但状态不同,密度就不同。
8. 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没有绝对的静止。
9. 如果参照物不同,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就表示物体运动了。
10. 选择参照物时要遵循任意性原则,但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11. 平均速度表示一段时间或路程内物体运动快慢程度,而瞬时速度表示某一位置或某一时间点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13. 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
14. 乐音和噪声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它们与地点、时间、环境及人的心情都有关系。
15. 乐音的三要素包括音调(声音的高低)、响度(声音的大小)和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16. 防治噪声有三个环节:声源处、传输路径中和人耳处。
17. 超声波的速度比声速和光速都要快得多。
18.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19.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使物体发生形变和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0. 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方法有两个:一是看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否改变;二是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它的运动状态就改变了。
21. 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2. 力的示意图是一种简单的画法,不需要分段表示。
23. 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的原理制成的。
24. 使用弹簧测力计要注意不能倒着使用。
25. 重力和浮力的方向都是固定的,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而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6.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27. 合力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其中一个力,取决于三个力的方向和大小关系。
28. 二力平衡的条件包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和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29.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包括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0. 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如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等。
31. 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2. 增大压强的方法包括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33. 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也越大。
34. 利用连通器原理可以解释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工作原理。
35. 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则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36. 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7.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38. 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包括漂浮、悬浮和沉底。
39. 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即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的重力。
40. 潜水艇自身的重力是可以改变的,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潜、上浮和悬浮的。
41. 密度计在任何液体中其浮力都等于其重力,只与液体的密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