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能动作用_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


各位学习伙伴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又迎来了爱分享公考知识的刘老师。那么,让我们一同探讨一下与意识紧密相关的知识点。

意识在考试中常常涉及到其产生和本质两个模块。这两个部分常常以记忆性题目的形式出现,出题者会在选项中巧妙地设置陷阱,这就需要我们擦亮双眼,避开这些陷阱。

而在意识能动作这一块,考试则更多地以理解性题目出现,经常结合社会热点和时政进行出题。

下面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

一、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一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物质普遍具有的反应特性,如石头对风的反应;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如含羞草的触感反应;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比如猴子的行为模式。

意识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特别是社会实践,尤其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求和可能性。可以说,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意识的过渡离不开劳动,劳动不仅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器官——人脑,还为其提供了物质外壳——语言。

二、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虽然这句话很短,但考试时需要注意的陷阱很多。我们需要逐一剖析。

意识的主体是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器官,因此意识不能独立存在,它是以人脑为物质基础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意识是人所独有的。

在这里要注意区分意识的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并且我们要明白,人的主观想法永远要服务于客观事实。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主观能动性)

1.含义: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能够主动地反映世界,并通过实践来改造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意识并不能直接改造世界,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2.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

这部分考试常常引用名人的名言或古诗词来考察我们对意识能动性的理解,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我们还需要注意区分意识的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例如所说的劳动过程,其实在劳动开始前就已经在劳动者的意识中有了蓝图和目标。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这意味着意识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出世界上原本不存在的东西。比如现在的高楼大厦,在人类社会刚开始时也是不存在的。

(3)意识具有自主选择性。这意味着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行动。比如股神巴菲特根据市场情况做出的投资选择。

(4)意识可以指导实践来改造客观世界。就像所说的那样,世界不会满足人,人需要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5)意识还能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比如人生病后产生的忧虑意识,可能会让人产生有鬼的想法。

四、小试牛刀

曾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什么哲理呢?请大家思考并选择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