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马生序》经典句子超详细翻译,让你秒懂古人智慧!


好的,我们来深入解读《东阳马生序》中的几句经典名言,看看其中蕴含的古人智慧,力求让你“秒懂”:

1.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超详细翻译与智慧解读:

这句话是宋濂对比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与马生现在优越条件的感慨。他先列举马生学习的优势: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官府每天提供粮食(廪米)和少量津贴(稍),父母每年送来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布。智慧点:强调外部支持对学习的重要性。古人深知,学习不仅是精神追求,也需要物质基础来保障。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学问。这启示我们,好的学习环境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支撑。

“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不用担心挨饿受冻;坐在宽敞的太学殿堂里读书。智慧点:对比自身经历(“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突出环境对学习心境的影响。优越、舒适的环境能让人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减少外界干扰。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有学识渊博的官员和博士做老师,问题问出口,老师不会不回答;需要求教的,也总能得到满足。智慧点:点明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保障。古人对老师的尊敬和依赖,体现了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太学里收藏了所有应该有的书籍,无需像自己那样亲手抄录,也不必向别人借阅才能看到。智慧点:强调资源的丰富对学习的极大便利。知识需要积累,丰富的藏书是学习的“粮仓”。这提醒我们珍惜和利用好现代丰富的知识资源。

2.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超详细翻译与智慧解读:

这句话是宋濂对马生的劝勉。他分析学习不成功的原因: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那些学业不精通、品德未养成的人。智慧点:明确学习的双重目标——学知识(业)修品德(德)。两者并重,缺一不可。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如果不是天资低下,那一定是因为心思不像我这样专一。智慧点:强调主观努力和专注精神的决定性作用。古人认为,天赋固然有差异,但后天的勤奋和专注更能决定学习成就。这启示我们,天赋不是借口,专注和坚持才是关键。

“岂他人之过哉?”:难道是别人的过错吗?智慧点:推卸责任是不可取的。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最终结果的好坏,主要在于自己是否尽力。这培养的是强烈的责任感和内省精神。

通过以上两句,我们可以“秒懂”古人智慧:学习既要好的外部条件(物质保障、优良环境、良师益友、丰富资源),更要强大的内部驱动力(勤奋刻苦、专心致志、勇于内省、承担责任)。 《东阳马生序》不仅是一篇励志文章,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学习的深刻指南,其智慧在今天依然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