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的意思_《出塞》的注释和译文
秦明之月,汉古之关
岁月流转,明月依旧照,万里征途人未归。
若得龙城飞将驻,
定教胡马不越阴山。
王昌龄(?﹣约756年),乃唐代一位才子,表字少伯,籍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氏,亦有人言其河东晋阳,即今山西太原人。其七绝诗独步天下,被誉为“七绝圣手”;因曾任江宁丞,亦称“诗家夫子宁”。王昌龄乃盛唐边塞诗派之杰出代表,其诗作气概雄浑,格调高远,意境悠然。
词义解析
《出塞》一词,源于古代乐府,多以边疆战争为题材。塞者,边境之险要处也。
若得:倘若。
龙城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其武艺超群,箭法精准,屡次征战匈奴,有“飞将军”之称。龙城即卢龙城,为李广驻军之地,位于现今河北卢龙。
定教:必定不让。
胡马:指匈奴之。胡者,古代对北方少数之通称。
越:跨越。
阴山:山名,位于现今内蒙古区。汉时匈奴常依此山侵扰汉朝。
诗篇解读
此诗重现了秦汉时期的明月与边关景象,描绘了边疆将士远征未归的情景。只要卢龙城之飞将尚在,就决不会让胡人之马越过阴山。
特色赏析篇
此乃一首备受后人赞誉的边塞诗。
首句“秦明之月汉古之关”将时空穿越至千年之前,展现宏大场面。那轮明亮的月亮与坚固的城关仿佛见证了历史长河中的无数战役。次句“万里征途人未归”则流露出对边疆将士的深深挂念与敬意。
后两句借用汉代名将李广比喻唐代戍边将士,讴歌了他们不畏牺牲、决心杀敌的英勇精神。
全诗含意深远,情调激昂。它横跨古与今的界限,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感;场面广阔壮阔,给人以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情怀与英雄气概。此诗被誉为“唐人七绝佳作”以及“唐人第一绝句”。
知识点滴
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常采用互文修辞手法以追求诗句的和谐与统一。《出塞》一诗中首句就运用了互文手法。我们不能将其理解为“秦朝的明月与汉朝的边关”,而应理解为“秦汉时期的明月与边关”,以此暗示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