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亿光年外电波


自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于2009年3月发射以来,天文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现。至今,已探测到超过千计的系外行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开普勒-452b的发现。这颗行星因其与地球的相似性,被形象地称为地球的“远亲”。像452b这样的星球,曾经被赋予了“另一个地球”的称号,亦或是地球的“表亲”。

据宇航局专家预测,开普勒有望在银河系内发现更多类似地球的行星。其他天文学家估计,银河系内可能存在着数十亿个与地球大小相近的岩石行星,它们围绕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转,位于宜居区域,表面存在液态水。

早在2011年,NASA就确认了开普勒-22b的存在,这是第一颗被认定为位于宜居带的系外行星。它位于天鹅座方向600光年之外,大小是地球的2.4倍,环绕着一颗与太阳颇为相似的恒星运行。开普勒-22b的旅行周期约需290天,其内是否含有大气层以及是否能孕育生命仍属未知之谜。

开普勒-10b是一颗被认定为类地行星的岩石行星。这颗距离地球560光年的行星大小约为地球的1.4倍,质量则是地球的4.6倍。其公转周期极短,但因其距离母星过近,表面温度极高,不适宜生命存在。

在距地球千余光年的一个恒星系中,还存在着两颗特殊的行星。它们的直径分别是地球的0.87倍和1.03倍,这是开普勒发现的首批近似地球大小的行星。其中一颗标记为开普勒-20e的行星围绕着一颗特殊的恒星——开普勒-20恒星旋转,其表面温度也超过了可居住的极限。

在2014年,宇航局宣布了开普勒-186f的确认消息。这颗岩石行星与地球大小相似,位于宜居带内。尽管其母星开普勒-186是一颗红矮星,但这并不妨碍它被称为地球的“远方亲戚”。因为接收到来自母星的光线仅为地球的1/3,其是否真正适宜生命存在仍有待证实。

而位于天琴座的开普勒-62系统则更为引人注目。该系统距离地球1200光年,包含五颗行星。其中两颗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开普勒-62e和开普勒-62f——大小分别为地球的1.6倍和1.4倍。这两颗星球有可能覆盖着岩石和海洋,然而其真实的居住条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

近年来,还有开普勒-69c等新发现的行星。这颗位于天鹅座的行星距离地球约2700光年,大小是地球的1.7倍。尽管早期分析表明它可能位于其母恒星的宜居带内,但由于行星参数的不确定性,其表面辐射热值仍存在较大误差。最新的研究甚至表明这颗星球可能更像金星。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家们还发现了开普勒-452b这样的系外行星。这颗星球与地球的相似性指数高达0.98,其直径是地球的1.6倍。它的公转周期为385天,周围的恒星——开普勒452也与太阳颇为相似。然而关于其是否存在水、空气以及是否为固体行星等问题目前尚无定论。

近期更是有天文学家宣布发现了多达八颗潜力巨大的系外行星,其中就包括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有可能适合人类生存的两颗——开普勒438b和开普勒442b。这两颗星球虽然距离地球遥远,但它们的岩石地貌和适宜的旋转周期都为它们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