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句是绝句,八句是律诗
昨天探讨了李白对七言绝句的运用,借题发挥,说说七言绝句的几种形式。
在古代诗歌的分类中,简单来讲,就是古体诗和格律诗(又称近体诗)。七言绝句作为诗体的一种,也可分为七言古绝句和七言律绝句。李白的七言绝句数量众多,他熟练地驾驭了这两种形式。不过也有一些介于古体和律体之间的绝句。近体绝句,即律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形式。七言诗与格律诗几乎同时在唐朝兴起,因此我们所熟悉的七绝大部分是格律诗。而在我们常见的五言绝句中,几乎有一半是古绝句。李白的七绝中,大量的是严格而标准的律绝句。例如他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就是典型的律句。在律句中,有一种变格叫做锦鲤翻波,例如他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句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又如《永巡歌其二》中的句子:“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这都是典型的锦鲤翻波结构。“另一个变格叫做三仄尾。在李白的七绝中没有发现使用此结构。古绝句就是四句的古体诗。在唐诗中,五言古绝句较为常见,七言古绝句相对较少。李白的七言古绝句还算较多。例如《永巡歌十一首 其一 》中的诗句就属于古绝句的范畴。除了标准的七绝形式外,李白的作品中还有很多折腰体的七绝,即失黏的七绝。在《沧浪诗话》中,严羽提到了折腰体的特点。例如《横江词六首》中的两首诗就是典型的折腰体七绝。李白的七绝中还有一些通篇只有一字处出律的,其他都是律句。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故人西辞黄鹤楼”一句就是出律的。同时他也用了很多乐府古题作诗,这类诗会被归为乐府诗。但他的乐府诗中也有近体诗,例如《独不见》就是一首标准的七律。李白的七言绝句不仅限于律绝,还有古绝等多种形式,体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才华和丰富变化。
顺便说一句,李白并非不知格律,也并非不写格律诗。实际上他的律诗非常多。只是他的古体诗佳作众多有时会让人忽略他的律诗成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