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对孩子是督促还是监督呢


王老师的困惑反映了当前家校共育的难题,引发了我们对班在家校共育中的角色和职责的思考。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班应该如何作为?

曾经的一项关于班工作困惑的调查显示,家校关系问题位居前列。许多班表示,家长的教育观念甚至处事观念与学校、班存在冲突,导致家校沟通困难,班感到挫败。这种情况下,班和家长容易陷入互相指责的境地,导致教育行为失效,学生的成长受到阻碍。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班和家长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角色定位。班和家长在学生成长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容易形成“攻守同盟”,导致家校沟通目标简单化、内容一致化。这种沟通模式忽略了家校关系的核心——学生。家校关系应基于学生成长,班和家长应是教育合伙人,共同陪伴学生成长。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分属不同的场域,有着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案例中王老师的困境在于未能明确区分两种教育的场域。亲子关系紧张的问题不应由班来解决,而应属于家庭问题。家长可以寻求班的建议,但不能将责任归咎于班。许多年轻班在面对家校共育问题时感到困惑,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家庭问题的边界模糊。同样,一些属于学校的教育行为被要求家长完成,导致教育行为“无边界化”,互相指责和推诿在所难免。

家庭教育指导的核心目标是学生的成长。班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和精神,指导内容应明确指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班需要明确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区别,避免将家庭问题扩大化。家长也需要转变功利的家庭教育观念,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真正立足孩子本身,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需求。

为了更好地解决家校共育问题,门可以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家长的教育经验更多来自于家庭长辈或他者经验的模仿学习,而独生子女问题的挑战和时代快速发展带来的家庭问题衍生使得家庭教育指导更加迫切。为此,门可以通过公益等形式向家长和教育者提供帮助,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班专业化发展也是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重要途径。年轻班面临的困境让我们重新思考专业化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的也促进了班的专业化发展,让学生得以更舒展的成长。这也显示了班在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和大有可为的空间。

解决家校共育问题需要我们明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和联系,明确班和家长的角色定位,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促进班专业化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蒋凌雪老师作为上海市中学的资深班和专家型教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