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位置海拔高度多少米


本报记者深入探访高海拔地区的特殊实验室之旅

众所周知,高海拔地区对人和设备都是一大挑战。你是否知道,电力设备在高海拔地区也会出现高原反应?近日,记者有幸踏入位于西宁南川工业园区的电网高海拔高电压实验室,目睹了一场特殊的设备体验之旅。

当我们驱车前往这个引人注目的白色建筑时,远远地就能看到外墙上的绿色字样“电网高海拔高电压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以其高耸挺拔的外观在众多厂脱颖而出,极为醒目。进入实验室,我们发现这里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密闭集装箱,铜墙铁壁,与世隔绝。在这里,所有的设备和物品都可以用“大”来形容:大空间、大实验室、大试验设备以及大型的试品等。

实验室的主管王理丽向我们介绍:“目前我们正在开展的是±11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试验。”她解释说,就像人在高海拔地区会出现高原反应一样,电力设备在高海拔地区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变得稀薄,电力设备的放电电压会降低。适用于低海拔地区的电力设备在高海拔地区使用时需要加大设备尺寸,否则可能出现放电现象,影响电能质量和设备寿命。通过这里的“体检”,我们可以了解设备的高反情况,为设备提供对症“治疗”。

我们了解到试验的目的后,对即将开始的试验过程充满期待和好奇。抬头望向试验大厅顶部,高达60.5米的试验场如同20层楼的高度。目光下移,模拟横担悬挂在大厅,身着灰色服的假人模拟着现场施工人员带电作业的姿态。8套造型各异的核心试验设备稳稳地伫立在绿色地坪上。

随着警铃的响起,实验室开始清场。王理丽带着我们走到操作台后方。操作人员张成磊一边操作电脑一边倒计时。透过专业的曲面咖啡色玻璃,我们看到一束银色的光从假人头部飞速向上蹿升,同时伴随一声巨响,响彻整个实验场。王理丽笑着说:“电闪雷鸣后,咱们的试验就结束了,放电过程非常快。”随后,她指向一台电脑,我们看到击穿电压波形如蛇形在屏幕上呈现。

自高海拔高电压实验室正式投运以来,这样的“体检”已经成为常态。每年这里的净利用天数超过250天。实验人员通过一项项试验掌握权威数据,深入研究输变电设备在高海拔地区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国网青海电科院设备状态评价中心副蒋玲向我们解释了该实验室的两个显著优势:一是特高压外绝缘研究的海拔优势,大厅所在位置海拔高度2494米,能有效补充不同海拔梯度下的外绝缘研究;二是特高压、大电流综合试验能力优势,实验室具备开展多种类型试验的能力。

近年来,“西电东送”这一跨越多个省区的工程得以实施,离不开青海电力系统提供的技术支撑。被誉为输电领域“珠穆朗玛峰”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在青海得到了高效运用和发展。青海虽然地处高原内陆地区,但在能源开发、电力技术运用方面却一直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