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坛阴气重的历史背景


监委网站 刘芳源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此刻,我们迎来秋分之际。关于“分”的解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秋分,处于秋季的正中间,是昼夜等长的一天。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描述道:“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一时节,不仅平分了昼夜和寒暑,也平分了这无边的秋色。

说到平分秋色,人们常常用这个词来形容双方不分高下。那么,为什么人们常说“平分秋色”而不是“平分春色”呢?其实,诗词中亦有“平分春色”的说法,如宋代词人赵长卿和明代诗人王缜都有相关描述。只“平分秋色”更为著名,流传更广。自战国时,楚国宋玉的《楚辞·九辩》中便有“皇天平分四时兮”的描述,平分四季便与秋有了不解之缘。

秋分时节,桂子飘香,风清露冷。这一天的诗词中,常提及桂花——这一秋分的代表花卉。如北宋词人谢逸和清代词人顾太清的诗句都提到了秋分时盛开的桂花。

秋分也是古时的“祭月节”。“天光如水,月光如镜”,秋分之夜的月色格外动人。古人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习俗。《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如今,虽然祭月的习俗已逐渐调整到中秋佳节,但秋分的意义仍然重要。

除了传统文化中的习俗,秋分还有许多与饮食相关的习俗。例如,在我国岭南地区,人们会在秋分时吃“秋菜”,寓意祈求健康。秋分时的美食还有盐水鸭、肥蟹等。而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吃汤圆习俗,不仅寓意团团圆圆,还有“粘雀子嘴”的有趣寓意。

“平分秋色”也蕴一种复杂情感——一半忧伤、一半喜悦。“愁”为心上“秋”,人们在秋日里感叹韶光易逝、物换星移。但秋季的天高气爽、凉风习习、秋云飘逸等美景又令人心旷神怡。站在秋季中点的秋分,如同将这幅秋日画卷分为两半,一半是忧愁与伤感,一半是喜悦与从容。

秋分也是充满诗意的收获时节。此时正是秋粮收获的季节,大地一片丰收景象。又是播种冬小麦和水稻的时节。这一时节,吹响了今年丰收的号角,也播种着来年丰收的希望。人们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秋分习俗,如送秋牛图等。这一习俗表达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近年来,我国设立了“农民丰收节”,以庆祝丰收、传承农耕文化、唤起人们对那片山水田的情感依托。节日期间,人们庆祝丰收、致敬勤劳的农民,珍惜每一粒粮食。在第三个“农民丰收节”,让我们再次一起庆祝丰收、致敬勤劳。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我们更要珍惜粮食、确保颗粒归仓。秋分之际,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美妙的秋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