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口无言的意思解释


语文课本中,老师总是强调汉字中有许多形声字,这些字大多数具有相同的声旁,但形旁却各不相同。这样的知识点,我们自然会深信不疑。

让人吃惊的是,很多我们认为的形声字,其实并非我们所想,而是蕴含深意的会意字。接下来要分享的王安石与苏东坡之间的一个小故事,就能生动解释这一点。

这一故事可谓大名鼎鼎。王安石在研究汉字释义时,指出“波,乃水之皮”的含义。苏东坡却对此产生戏谑之语,认为“滑,就是水之骨”。这场争论使王安石哑口无言,而苏东坡的巧辩赢得了人们的称赞。苏东坡的胜算是基于误解的。王安石的汉字释义实际上是正确的。

汉字中有很多三点水旁的字,如果我们仅仅按照水之某某来解释,往往会陷入困境。理解一个汉字的真正含义,关键在于其构造的各部分所表达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其偏旁。这就是会意字的魅力所在。

以“皮”字为例,它在金文中的写法展示了一个兽皮的示意图和一只手的形象,意味着从野兽身上剥下的皮。而像“波”“披”“被”“坡”“破”等字,都是由皮字与其他偏旁组成的会意字。小学课堂上,老师会告诉我们这些是形声字,但实际上它们是会意字。

再如“分”字,它由“八”和“刀”组成。“八”表示分成两半的意思,而“分”即用刀将其分开,其含义一目了然。与“分”字偏旁组合的如“粉”“芬”“扮”“份”等字,都能从其构造中引申出相应的含义。

北京师范大学的康震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讲述苏轼时,也提到了“水之皮和水之骨”的典故。虽然他与大诗人的观点一致,但我们仍可以在私下为王安石一下,指出他汉字释义的正确性。通过了解这些汉字的构造和含义,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