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这一时期不仅需要孩子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老师同学,更需要适应小学的课程设置和学业压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孩子们能否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的关键。

《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幼儿发展指南》均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小学相互配合,共同关注儿童的过渡期教育。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我们应制定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二、指导思想

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使幼儿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2. 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后继学习和未来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

3. 幼小衔接活动应体现科学性、整合性和趣味性,与幼儿园的新课程实施有机结合。

4. 幼小衔接活动与小学“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要做到有机结合,尤其在儿童发展的评价问题上,要体现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三、活动目标

为了实现幼小衔接的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对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

2. 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以及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四、活动时间

本次幼小衔接活动的时间为20xx年xx月至20xx年xx月。

五、活动对象

本次活动的对象为大班组的全体幼儿、教师及家长。

六、活动形式

为了实现幼小衔接的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几种活动形式:

1. 专家专题:请相关专家进行幼小衔接的专题,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指导。

2. 幼儿外出参观:幼儿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的学习环境。

3. 模拟小课堂:在幼儿园内模拟小学课堂,让幼儿体验小学的学习方式。

4. 宣传园地:通过宣传栏、网站等途径,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方法。

5. 家园共育: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为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提供支持和帮助。

七、具体工作

(一)环境准备

1. 心理环境:关注良好氛围的营造,为幼儿创设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的环境中生活。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和自我控制能力。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会发生新的变化,需要更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要加大力度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服务的能力。

2. 物质环境:适当调整活动室的布局,使其更接近于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二)知识准备

在知识准备方面,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水平的衔接: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以及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以通过课堂的教学活动来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要使教学内容的难度略高于幼儿的原有水平,以激发其学习潜力并培养其挑战精神。在内容上应注意与小学的衔接和过渡性特点相结合使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就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为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要求。

2. 思维能力的衔接: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注重感知和记忆的过程更要加强归纳、概括和推理活动的参与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要精心策划教学活动使内容具有适度的挑战性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3. 知识点的衔接:在知识点的衔接上应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愿望把握分寸避免过度灌输知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与小学的互动实施让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为入学后打下基础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其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时间、内容上的衔接与调整实施方面要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内容使其既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又能够与小学的学习生活相衔接。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其能够逐渐适应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在实施内容方面要结合新课程学习活动的衔接实施注重模拟小学课堂教学创设与小学接近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同时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为孩子顺利过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