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描述简单三个步骤
优创未来项目全国活动任务指南 2024年11月
一、项目概览
本次优创未来项目活动围绕“赋能智能,塑造未来”的主题展开。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含中职)不同组别,我们将公布具体的任务主题。
活动的核心在于通过智能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为设备或系统赋予感知、认知和行动能力,使其能更好地与环境互动、执行任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和适应。
我们鼓励创新、创意和动手实践,强调运用人工智能思维观察生活,并展现利用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备准备
根据活动指南,参与者需自行准备笔记本电脑、相关器材和基本工具。对于器材的重量,小学不超过8kg,初中不超过10kg,高中不超过10kg。现场将提供部分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等工具供选择使用。对于涉及高温或锋利工具的操作,参与者需自备护目镜和防护手套。
三、任务详解
任务内容:
参与者需发掘生活中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的领域,创新性地思考解决方案。任务需展现人工智能的功能特点,包括方案设计、硬件搭建、程序编写和软件调试等。作品设计应避免与以往成熟作品的雷同,注重应用方式或功能的创新。
针对不同组别,任务有所区分:
小学组需完成语音互动、图像识别、运动控制中的1个规定任务。
初中组需完成语音互动、图像识别、视觉模型训练、运动控制中的2个规定任务。
高中组(含中职)需完成所有规定的语音互动、图像识别和运动控制任务。
技术建议:
小学组:建议通过语音技术、图像识别、舵机和电机运用等,实现智能控制。
初中组:除了基础技术外,建议运用多种视觉识别技术解决多种场景问题。
高中(含中职)组:在语音技术、图像识别的基础上,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仿生运动控制,解决复杂应用场景问题。
其他说明:
强调借助人工智能的功能、硬件、算法等实现对事物的认知、推理、决策等功能。作品需突出人工智能属性,如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并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实现智能感知和自动执行任务。
四、提交内容
参与者需提交以下内容:
1. 实物作品:仅用于全国活动现场展示,活动结束后可带走。
2. 创作说明(文本文档):包括创作意图、作品照片、功能说明、搭建过程、程序代码等。
3. 演示文档(演示文稿):封面、作品名称、创作意图、功能说明、电路搭建图等。
4. 演示视频(不超过5分钟):作品介绍与演示。
五、现场分组说明
学生队伍名单以各省级活动单位报送的名单为准,现场不再进行分组。
六、创作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