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进销差价会计分录
广西A商场作为一般人,在商品库存的核算管理上采用了售价金额核算法。在2023年3月初,其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总计为币1,000,000元,对应的售价总额则是1,100,000元。当月,商场购进了新的商品,进价成本总额为750,000元,而售价总额则为900,000元。整个月份,商场实现的总销售收入(含税)达到了1,356,000元。其会计处理流程如下:
(1)商品验收入库的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商品(含税售价)900,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进项税额)97,500元(基于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的13%税率计算得出)
贷:银行存款847,500元
需记录商品进销差价为150,000元。
(2)当商品售出时,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含税售价),金额为当日的销售收入
贷:主营业务收入(含税售价),金额同样为当日的销售收入
随后,为了准确核算实际成本,需进行主营业务成本的调整:
借:主营业务成本(实际成本),金额需根据实际进货成本计算
贷:库存商品(实际成本),金额同样基于实际进货成本
(3)月末结算时,需计算不含税销售额和销项税。
借:记录主营业务收入的净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销项税额),税额需准确计算
(4)月末,商场需结转商品进销差价。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含税的商品进销差价率 = (期初存货商品进销差价加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除以(期初存货商品售价加本期购入商品售价)再乘以100%。
依据此差价率及已售商品的含税售价,分摊进销差价。随后,对平时按售价结转的销售成本进行相应调整。
相应的会计分录为:借记商品进销差价,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差价金额为计算得出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