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ai芯片算力


当前我们身处于一个风起云涌的AI大模型时代,行业内部早已形成共识——“得算力者得天下”。就在6月,人工智能芯片的领军企业英伟达的市值冲破了3万亿美元大关,并一度成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6月份,英伟达的市值首次跃过1万亿美元的门槛;随后在今年的2月份,其市值更是突破了2万亿美元大关,创造了从1万亿美元增长至2万亿美元的最快纪录。而如今,仅用了短短的不到四个月时间,英伟达的市值就达到了令人震撼的3万亿美元大关。

在这背后,AI算力给予了英伟达无限的可能和巨大的想象力。据1月29日的数据显示,英伟达在全球AI芯片市场的份额竟然高达90%,这一数据创下了新的历史记录。据研究机构的预测,到了2024年,英伟达的AI图形处理器(GPU)销量将攀升至150万至200万个,相比2023年有着近三倍的增长。

随着大模型和生成式AI的飞速发展,全球市场对AI算力的需求愈发旺盛,这也将英伟达推向了行业巅峰的位置。

而在国内市场上,华为同样凭借AI浪潮的推动,坐稳了“算力之王”的宝座。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智算服务市场(2023下半年)》报告显示,下半年智算服务市场的规模达到了114.1币,同比增长率高达85.8%。这其中的背后推手正是华为,依托其领先的芯片技术和全栈服务能力,华为已经成为AI算力集成服务市场的领头羊。

华为全面智能化(All Intelligence)战略的实施就是最好的证明。去年11月,华为的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强调,在全面智能化的指引下,华为将持续打造坚实的算力基础,以支持各种模型和应用场景,从而赋能各个行业。

孟晚舟深知人工智能的发展中,算力是至关重要的驱动力。大模型需要庞大的算力支持,算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AI迭代和创新的速率,同时也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算力的稀缺和昂贵已经成为制约AI发展的关键因素。她认为,“华为的目标是打造坚实的算力底座,并为全球构建第二标准。”

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也对算力的重要性有着相似的看法。他表示:“我们正步入第四次工业,其基础就是强大的算力。第四次工业的规模之大超乎想象。”

为了构建算力底座,华为推出了昇腾人工智能计算芯片、鲲鹏通用计算平台以及OceanStor数据存储解决方案。这些举措为“端、边、云”的全场景AI基础设施方案提供了支持,覆盖了深度学习领域的推理和训练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