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说课稿4到5分钟的


说课稿

《《有多重》教学设计与解读》

授课人:顺德区京师励耘实验学校 涂朋坤

一、开场白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说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有多重》。接下来,我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课前说课。

二、教学内容及联系

本节课是质量单位教学的“种子课”,是学生学习“吨”的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质量单位克(g)和千克(kg),并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对比分析不同版本教材,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均注重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感知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会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对物体质量进行推断和估计;

3. 结合生活实际情境,经历质量的度量过程,丰富并发展学生的量感。

四、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经常能见到“千克”、“克”,但质量量感的建立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量感看不见,摸不着,是种感觉,更是一种能力,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需要了解学生关于质量量感的水平。

五、学习重点和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以下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

难点:“千克”、“克”量感的初步建立。

六、教法与

本节课,我以发展学生“量感”为主线,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称一称、抱一抱,在体验、猜想和验证中,掂出“感觉”,初步形成“量感”。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更好地落实目标,围绕重点,突破难点,我把这节课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课前准备、课中学习、课后实践。

(一)课前准备阶段:学生需准备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数据,如体重、常见物品的重量等。还需准备一些称重工具。通过预习和准备,丰富学生关于质量的生活经验。

(二)课中学习阶段: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和认识质量单位。包括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度量的过程,体会误差,初步形成“千克”和“克”的量感。还会设计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练习题,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三)课后实践阶段: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例如,让学生回家后称量家中的物品,记录下其质量,并与同学交流分享。此外还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与千克、克相关的课外知识,拓展知识视野,渗透数学文化。

八、教学评价与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以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完成作业的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也会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板书设计力求结构清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九、特色说明

本节课以学生为本以数学的核心素养为导向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估测不断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提升估测的准确度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辨析同种重量不同材质的物品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质量的含义。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质量单位有更准确、更生动的认识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

十、总结与展望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质量单位并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丰富学生的量感体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量感发展并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