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分怎么填写
四时变换,肌肤之秘亦需随行。春需防敏保湿,夏需防晒防油,秋需抗痒祛痘,冬需抗衰保湿。无论朝夕,护肤知识如影随形。
在朝朝暮暮的护肤过程中,我们时常被品牌与营销所包围。有时信息如潮水涌来,有些内容直击内心,为原本平静的护肤之路增添了波澜。
过去,护肤多凭广告与销售员之言;如今,知识无处不在,我们却仍感迷茫。正所谓“千面”,肌肤亦如此。日本美容专家西一总与白野实联手,为我们带来了《成分护肤》一书,为肌肤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南。
在大数据的助力下,我们似乎总能找到与护肤相关的信息。但你知道吗?成分表里的秘密远不止我们所见。例如,成分浓度低于1%时,排列顺序并不代表其含量多少。像着色剂这类成分,即便含量高达20%,也藏在表尾不轻易示人。购买时,不仅要看成分表,更要找到那1%的分割线。书中还提到,初次出现在成分表中的植物提取物、透明质酸等功能性成分,往往是判断1%分界的关键。
现在,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自己的皮肤。美妆博主与皮肤专家常说,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构成。其中,表皮位于最外层,仅有0.2毫米厚。这薄薄的一层不仅防止外部损伤和异物入侵,还保持皮肤内部水分。表皮由四层构成:角质层、颗粒层、有棘层和基底层。特别是最外层的角质层,薄如保鲜膜,但内含的角质细胞如砖瓦般堆叠,形成皮肤的第一道屏障。
仅仅依靠这第一道屏障并不足够。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每天都在制造黑色素,以抵御紫外线的侵害。但过度的紫外线会导致“晒黑”和色斑的形成。市面上的美白产品虽多,但祛斑并非一蹴而就。《成分护肤》提到,除了常见的色斑,还有雀斑、黄褐斑等。有效的护肤成分如维C衍生物、熊果苷可以抑制黑色素产生;烟酰胺黑色素运输;凝血酸、母菊提取物则有止黑效果。而光子嫩肤、激光治疗等方法虽有一定效果,但仍有复发和恶化的风险。硬防晒仍是,防晒霜的使用也需注意后续卸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