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为什么会导致温室效应
近期,NASA的首席气象专家发布了一份严肃的研究报告,对人类发出警告:当前全球变暖的速度已达到近千年来的最高点。回想起2015年,气象学家在巴黎的会议中,曾指出全球平均温度上升极限约为1.5摄氏度。而现在,实际数据可能远超这一预期。这让我们不得不探讨一个重要问题——全球变暖背后的主要推手:二氧化碳究竟是如何作用的?
众所周知,地球大气层主要由氮气(占比78%)、氧气(占比21%)以及少量的氩气(占比0.93%)和二氧化碳(占比仅0.03%)组成。尽管二氧化碳的含量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在全球变暖中扮演的角色却不容忽视。简而言之,地球温室效应正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关键因素。温室效应的形成离不开大气层的保护,就像温室一样,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
从2008年到2012年的数据显示,全球温度异常升高。这一切的背后,是地球温室效应的加剧。这一效应的形成并非偶然,它需要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内部因素显而易见——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采、燃烧物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不断增加,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急剧上升,大气层厚度增加。而外部因素则是我们的主要能源——太阳光。虽然地球接收到的太阳光主要是可见光,但大气层对紫外光的阻挡作用十分有限,让大部分紫外光直接照地表。
地球在吸收太阳光的也会释放出光。这些光会向地球外部辐射。但当它们遇到大气层时,会被其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大量吸收,导致这些分子的平均运动动能增加。我们知道,温度的微观表现就是大量分子的平均动能。当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时,根据热的传递性,必然会导致大气层的整体平均温度上升,从而形成温室效应。
针对当前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NASA的研究人员更是表示,现在全球变暖的速度是历史平均速度的十倍之多。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速度可能达到历史平均速度的二十倍。作为地球上的一,我们应当立即行动起来,节能减排,为守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Zmescience:NASA警告称地球变暖速度已达到近千年来的最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