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的本质是什么
在我们现今科学的探索中,对物质的定义是如此阐述的: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简而言之,这便是我们所称的“客观存在”。
现在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一下:
“客观存在”究竟是什么?或者说,它的定义是什么呢?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问题太过简单,无需过多探讨。客观存在不就是我们可以感知到的,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吗?但若我们细致分析,便会发现事实远比想象复杂。
在此,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物体的运动”是客观实在吗?
从表面看,“物体的运动”确实是可以被我们感知的。但若我们深入探究,会发现其与物体本身息息相关。
第一点:当物体停止,其“运动”状态也随之消失;
第二点:如果物体不存在,其“运动”便失去了载体,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体的运动”并非是真正的客观存在。
上述的推理过程似乎合情合理,可能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但我们的探索并未因此停止。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物体的运动”简化为“原子的运动”,两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阳光照在物体上。
我们仅观察场景开始与结束的两个时间点,对比这两个时间点的客观存在。
场景开始时的客观存在:物体的原子、阳光的光子。
场景结束时的客观存在:物体的原子(温度有所升高)。
是否注意到一个问题?在场景结束时,原先存在的光子似乎消失了!
既然光子是客观存在,那么它不可能凭空消失。
实际上,我们根据经验知道,消失的光子在场景结束时已转化为“原子的运动”。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光子即原子的运动。
根据我们的经验,光无疑是一种客观实在。
光能被我们的意识所感知,并且它可以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推导出“原子的运动”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呢?
通过进一步的思考和观察,我们可以将此结论进行抽象化:
“物质状态的改变”也是一种客观存在。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物质与客观存在几乎是等同的。
这种观念深受我们当前科学中物质定义的影响。
但在这里,我们要对这一观点进行修正:
"物质状态改变"这种客观存在并非是物质本身。
从定义上来看,"物质状态改变"是关于物质外在变化的表现,而物质本身则是一个独立的实体。
换句话说,物质是“客观存在”,但“客观存在”并不等同于物质。
让我们再进一步探讨:“物质状态的改变”这种客观存在具有哪些特性呢?
第一点:这种客观存在可以让物质当前的状态发生改变。
这种描述其实是对能量的定义。能量就是可以让物质发生运动、改变物质当前状态的一种客观存在。
我们要明确地区分能量与物质。我们不能因为能量是一种客观存在就将其与物质等同看待。
如何区分能量与物质?
物质可以精确观测到,遵循牛顿力学原理并可以用基本数学进行运算。
能量具有测不准的特性,通常使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研究,且只能用概率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