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的表达方式有几种


申小龙:中文的“短句”魅力——探寻汉语的表达之韵

国际系小徐同学的来信:

“近期在课堂交流中,有同学提到汉语有日趋冗长之势。我在专业课上也观察到,老师布置的论文中,同学们的句子越来越长,句意也越发晦涩。作为一名文科生,我深知查阅论文时,长句泛滥的现象十分普遍。

“我曾有一段时间也偏爱写长句,觉得复杂难解的句子能展示我的‘高水平’。但渐渐发现,过度的追求长句了汉语的传统美感。文言文的简练有力,如《左传》的‘微言’,陶诗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随着白话文的普及,句子似乎变得越来越长,原本简练的意思,现在要用很多字来表述。

“我认为这个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开放带来的西文影响。翻译腔就是一个例子,它与传统中文的语言习惯有所不同。英文中,长句通过从句、状语等可以无限延伸,这在翻译中也会影响我们的写作习惯。

“我想知道老师您对这个现象的看法。”

小徐同学提到的专业课老师的话,确实反映了当代语文能力的一种倾向。而小徐提到的“翻译腔改变语言习惯”,已经成为中文发展的一大困境。

对于中文的表达方式,我认为存在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本土化的可能,一种是欧化的可能。欧化的趋势在一个多世纪中发展迅速,中文学习英文的表达方式,按照英文的句法构造句子,甚至用英文的语法规则建立中文的语法体系。这种欧化句法确实能使表达严密、层次繁复,具有确证性。但这并不代表中文的本来面貌。

中文的“句”与西文的“句子”有着深刻的差异。

一、时间与空间的建构差异

语文的“句”,是一个时间概念,流动而连续,如同流水潺潺。而西文的“句子”,则是一个以动词为核心的框架,具有叠床架屋的空间性。

二、声气与规则的区分

中文的“句”与“勾”同源,“勾”有断界截取的作用。中文字的接连中如何作句的截断?这源于对书面语结构的分析。就书面语本身而言,并没有“句”的形式标志。但古人很早就有了“句”的意识。

“言”作字组解时,其截断在于辞气,长短相间,双字组在语文心理上是一个自然单位。而长者则是言言相因,因言成句。

三、主体与客体的表达差异

中文的“句”是一个主体的概念,因意而断,视文意是否完足。而西文的“句子”则更侧重于形式的完整和客观的表达。

四、功能与形式的句子观念

中文的句子重视表达功能,视意尽为句。而西文的句子首先是一个形式的概念。在中文中,短句铺排更有利于利用语境信息,实现音乐性的表达。

回到小徐同学的问题:为什么中文喜欢用短句?因为中文的思维方式注重语境通观,短句能更好地利用语境信息,使读者通过音韵的律动更好地理解词句的意义。

为了写出地道的中文,我们要学习如何运用短句铺排音乐性、骈散自如的技巧。如不仅会说:“望着他的背影”,还要会说:“望着他的背影,一声长叹,两行热泪。”这样的表达既保留了中文的传统美感,又符合现代表达的流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