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个写一句话一年级


到底要不要协助孩子完成作业?

近期,一位妈妈的感慨引发了关于家长是否应陪伴孩子写作业的热烈讨论。这位妈妈认为现今的家长无需过多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但我持不同看法。在当今时代,由于对孩子学习的多方面要求提高以及外界诱惑的增多,家长的陪伴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陪伴,却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良好的作业习惯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培养。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在这个阶段,家长的陪伴就像是一道指引明灯,引导他们走上学习和成长的道路。这种陪伴不仅能端正孩子的作业态度,还能通过适当的压力提高他们的专注度和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陪伴孩子写作业的过程应当有规律可循。为孩子创造一个固定的学习地点,就像医生走进病房、科学家走进实验室一样,形成心理地点定向。建立固定的作业时间,让孩子像在学校一样,到点就知道应该做什么。要帮助孩子建立写作业的流程习惯,让孩子按照流程自觉完成,甚至带有一定的仪式感。例如,家长可以设计一张行为流程表,将每一步的内涵、步骤、策略解释清楚,帮助孩子逐渐养成回家独立学习的习惯。

家长的陪伴需要认真且有效,不仅仅是在场,更要用心。在陪伴过程中,家长需要远离电子产品,自身做出榜样;要尽量不发出噪声,为孩子营造静谧的学习环境;调整家庭布局以减少干扰。家长要与孩子制定规则,比如先做自己擅长的题目,有问题集中提问;制定时间规划,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保持积极情绪,建立奖励制度以激发孩子全力以赴完成作业。建立检查作业和签字流程也很重要,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

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长,家长需要逐步调整陪伴的方式。到了二、三年级,家长应过渡到“有距离陪伴”,让孩子独立检查作业,自己安排节奏;家长要懂得放手,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同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自律能力等因素灵活调整陪伴的时间。

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和监护人。除了提供必要的学习空间和条件外,还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能力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检查孩子的功课并提供及时的反馈;鼓励孩子迎接挑战;设计实践活动帮助孩子理解知识。父母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言传身教,与孩子共同进步。这样的陪伴和支持将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追求更高的目标。 (作者:钱志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