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钢琴简谱完整版左右手


探索音乐之旅:粤语歌的魅力与港乐原创力量

近期,湖南卫视与TVB联手打造的综艺节目《声生不息》引发全网热议,让更多人对粤语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喜爱。这无疑是对粤语歌迷们的一大喜讯。

在粤语歌的繁荣背后,也有一些人提出质疑,他们拿着歌单指出其中有几首改编自日本和韩国的歌曲,进而评论说港乐多是拿来,原创性不足。对此,虽然有些评论让我感到不悦和好笑,但我尊重他们的言论自由。但我认为,这只是他们有限的视角所看到的片面现象。

作为粤语歌迷的一员,我不希望其他朋友被这些误解误导,以为港乐只会跟随他人唱口水歌而缺乏对粤语歌的尊重。我想为粤语歌和粤语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下面我将尝试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和认知,对粤语流行音乐进行简要的梳理和介绍。

粤语歌的起源与发展

粤语歌的起源通常被认为源于广东传统戏曲“粤剧”中的过场谱子和小曲。早期的名曲如《禅院钟声》、《分飞燕》等,虽然还是“粤曲”的唱腔和配乐,但已经具备了现代粤语流行歌的雏形。

学界公认的第一首粤语歌是1974年由仙杜拉主唱的《啼笑姻缘》。这首歌由顾嘉辉作曲,叶绍德填词,作为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曲而广为人知。从此,“粤曲”开始融入欧美流行音乐的配乐和唱腔,开启了香港本土流行音乐的。

几乎在同一时期,被誉为冷面笑匠的许冠文在旅游回港后,有感而发创作了不知算诗还是散文的作品《铁塔凌云》,并请其弟许冠杰谱曲并用粤语演唱。这首歌在《双星报喜》节目中播放后大受欢迎,从而推动了粤语歌的流行和发展。自粤语歌诞生之日起,其曲、词、唱都是本土创作,那些质疑原创性的人可能对此并不了解。

第一代歌神许冠杰及其同时代的巨星们

现在一提起歌神,人们可能会首先想到张学友或陈奕迅。第一个获得“歌神”称号的是许冠杰(阿Sam)。在上世纪70年代,他开启了粤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序幕,标志着粤语歌的时代来临。

对于许冠杰为何能被称为歌神,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他开创了先河。如果没有他敢于尝试,后面可能不会有这么一群人跟随。他对港乐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他是一位创作型歌手,大部分歌曲的词都是由他一手包办。与同时代的歌手相比,具备这种持续创作能力的歌手并不多。

第三,他的作品虽然曲风单一,但歌词内容广泛,从男女之情到亲情友情,从学生哥的迷茫幼稚到人到晚年的看淡世事,都有涉及。每一首歌都反映了人们的心声,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第四,他的歌曲反映了社会现实,为普罗大众发声,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称他为乐坛的“杜甫”都不为过。

除了许冠杰,同时代的歌手如林子祥、徐小凤、叶丽仪、罗文、叶振棠、关正杰等也都是乐坛的巨星。他们的作品都是本土创作,大多数都是原创作品。

在许冠杰的引领下,上世纪70年代起,这些歌手们的作品几乎都是本土出产,只有少部分是在获得国外版权的基础上重新编曲填词的。但这些类作品在这一时期并不多见。那么,什么时候翻唱开始多起来呢?让我们下回分解。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内容纯手机打字,很多内容都是凭记忆及百度查找的资料,如有错漏欢迎评论区留言指正。喜欢的朋友欢迎点赞关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