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亲和力成熟名词解释


在生物学领域中,当涉及到生物大分子与配体的相互作用时,如蛋白质结合小分子、抗体与抗原的结合、酶催化底物和抑制剂的结合等,有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指标KD(解离平衡常数,也称为Kd、KD)被用于描述这种相互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KD值的相关参数以及定量检测的原理。

我们用蛋白质(P)和配体(L)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作为例子。

蛋白质(P)和配体(L)之间的可逆结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平衡表达式来描述。

结合反应的速度常数为ka,代表复合物(PL)的形成速率,即在P和L的浓度为1M的情况下,每秒形成的复合物数量。其单位是M^-1s^-1,通常介于10^3至10^7 M^-1s^-1之间。

解离反应的速度常数为kd,反映了复合物的稳定性。它表示每秒解离的复合物所占的百分比。例如,当kd= 0.01 s^-1时,意味着每秒有大约1%的复合物解离。kd的值越大,解离的速度就越快。其单位是s^-1,通常在10^-2至10^-5 s^-1之间。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结合和解离的速率是相等的。我们可以使用结合平衡常数KA来描述这个平衡状态。而KD值则是用来描述反应的逆向过程。

当配体的浓度远大于配体结合部位的浓度时,蛋白质对配体的结合并不会明显改变游离配体的浓度。这种情况适用于大多数与蛋白质结合的配体在细胞或体外的实验,使得结合平衡的处理更为简单。

现在我们可以从分数的角度考虑结合平衡。被配体占据的蛋白质结合部位数占总结合部位数的比例称为分数饱和度θ。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推导和替换,我们可以得到KD值与分数饱和度θ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与游离配体浓度[L]之间的联系。

生物学上更常用KD值来描述反应平衡,因此我们可以使用KD值来替代KA,描述反应的逆向过程。

KD值可以通过绘制分数饱和度θ与游离配体浓度[L]的曲线来确定。当配体浓度为KD值时,平衡信号为最大信号值的一半。这一关系在图形表示中呈现为“S”形曲线。

常见的亲和力检测技术包括MST、I、SPR、ITC、ELISA、AlphaScreen等。在这些检测中,θ可以通过不同的指标展示,如RU(SPR)、nm(I)等。这些技术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测定KD值,进一步了解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