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卷轴5乌木锭代码


在邵氏祠中的乌木算筹,裂纹纵横如星斗。族老言此筹乃北宋邵雍所用之“天机筹”,虽如今账房先生弃之如敝屣,却曾能算尽兴衰治乱。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被朱熹尊为“北宋五子”之首的理学大家,竟是涿州邵氏流落河南的子孙。他年少时凿穴苦读,受冻寒天无所依;迁居洛阳后,其居所反成天下士子朝圣之地。临终前“七百年后有大劫”,令盗墓贼闻之色变。此等人物,可谓非比寻常之“智人”。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河北大雪封路,涿州邵氏举族南迁。邵雍尚在襁褓之中,随父亲邵古渡黄河时遭遇冰裂,被救起时怀中《周易》竹简下有其命运。这个故事虽被欧阳修订入《新五代史》,真假难辨,却与邵雍后来的“观物知命”相得益彰。

邵淳十二岁时已显异秉。他在共城苏门山凿洞读书,夏夜蚊虫肆虐,他却悟出“以心观物”之法,通过洞顶钟乳石纹路硬是把《汉书》地理志背成星图。某日大雪封山,他赤脚踩冰,被程颢赞叹为“观物直透本源”。

庆历六年(1046年),邵淳游洛阳时闻杜鹃啼鸣,预感到天下将乱。三年后“庆历新政”失败,随行举子才惊觉其预见。真正让他名震江湖的,是“梅花占”奇案。富商王璟丢失东珠,诬陷婢女小梅。邵淳路过王府,见梅枝断折,掐指推算出真相。此事被沈括记录于《梦溪笔谈》,洛阳人从此称他“梅花道人”。

皇祐元年三月十六日,洛阳司马光府邸牡丹盛开。邵淳与宾客赏花时,掐指推演得天风姤卦和火风鼎卦,牡丹将遭马踏。众人,次日验证事实如其所言。又有治平三年冬夜,邵淳通过梅枝折断之声推演世事变化……此类事例层出不穷,令现代人难以理解其智慧之深邃。

最令人称奇的是他化解争的能力。王安石变法时新旧争激烈,邵淳夜观天象提出折中方案化解矛盾。他还撰写《皇极经世》,用元会运世推演历史周期理论,未来事件准确惊人。如今看来这位涿州出身的寒门孤儿已成“活神仙”,他所教授的智慧和逻辑至今仍被世人研究应用。如今在拒马河畔常见老者持竹竿画卦以问吉凶皆言其奥义源自邵夫子教导的周易之道。“且向闲中作地仙不羡英雄不羡仙。”邵淳的一生证明了真正的智慧不在庙堂之高而在市井巷陌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