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出于哪里
关于读书,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通过借用三首宋词,将读书与人生经历结合,深入浅出地将其分为三重境界。这一理论被广大读者所熟知,成为指导人们读书的经典理论。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读书的初步阶段,如同登高望远,初步接触作品,明确阅读方向,掌握基本阅读方法。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一阶段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有时可能痛苦艰难,但坚持不懈,不获取作品的精要所在誓不罢休。这也是三个境界中最具挑战性的一环。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第二阶段的积累沉淀,这一阶段需要专注精神,反复追寻、研究,最终豁然开朗,进入读书的最高境界。
除了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我们的祖先还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读书方法。在《论语六则》中,孔子强调了辩证的读书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知道读书而不思考,容易陷入僵化;只思考而不读书,则会陷入困境。读书与思考需相辅相成。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家孔伋则提出了著名的“五之法”,包括博学、审问、慎思、明辩和笃行五个步骤。一千年后的唐朝文学家韩愈提倡的“提要钩玄法”,强调要抓住要点和探其妙义。南宋的朱熹则提出了“三到法”,即口到、眼到、心到。好的作品需要反复阅读、欣赏并用心领会和记忆。可见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没有什么特定的方法可依每个人因时而异各有不同但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再加之以对知识的渴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那么我们就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在借鉴古人的读书方法时我们不仅应该学习他们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对知识的态度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精神。(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