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端午节插艾叶和菖蒲(详细资料介绍)

今天,我们迎来了端午佳节,这个节日充满了丰富的民俗活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让我们一同走进古人的诗词画作,感受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饮雄黄酒等丰富多彩的端午习俗。
关于赛龙舟,这一活动源远流长,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楚国诗人屈原。南北朝时期,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五日举行的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日子。自此,这项传统逐渐在全国流行开来。
在唐代,赛龙舟的盛景在卢肇的《竞渡诗》中得以生动描绘。张建封则用富有想象力的诗句,渲染了赛龙舟的欢快氛围。北宋词人黄裳则被划船健儿竞相争渡的场面深深震撼,写下激昂的词作。除了诗词,画作中也常描绘赛龙舟的热闹场景。
端午节挂艾叶也是一种传统习俗。民谚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说法。早在晋代,人们就开始用艾驱邪。南北朝时,人们会在这一天采摘艾草,编形,悬挂在门口以禳毒气。明清时期的妇女和小孩子们,更会在端午节时头簮艾花和身贴艾虎,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端午节吃粽子也是一项古老的传统。粽子古称“角黍”,早在魏晋时期就已形成端午吃粽子的习俗。宋代出现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如“艾香粽”“蜜饯粽”等。在清乾隆年间,端午节还会摆粽子供,设“粽席”,膳后更有桑葚、樱桃等果品,寓意祛疫消灾的美好愿望。
这个端午节,让我们跟随古人的诗词画作,感受多彩的民俗活动,传承和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来源: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