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怎么跟孩子解释形声字的问题(详细资料介绍)

童字的起源与演变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让我们来聊聊关于“童”字的故事。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童”字原本指的是有的,称为“奴”,奴又叫做“童”,女则称为“妾”。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这种解释并不准确。《新华字典》(网络版)认为,“童”字是一个形声字。
实际上,“童”字的演变过程十分有趣。它最初是一个象形字,表示水漏计时器,这是“鐘”字的初文。在甲骨文中,你可以看到男孩人形的器物,头发部位做成双层提梁,盛水的容器做成大眼睛状,出水处就像男孩撒尿的样子。
随着时代的演变,“童”字的字形也在不断变化。商代金文中的童字,大眼睛变为人头并填实;周代中期金文则改变了提梁的形状,保留了大眼睛和地面的一横;到了战国时期,童字的提梁变成立字,大眼睛变成目字。这些变化反映了古人对时间的观察和计时器的改进。
童字不仅代表了未成年人,还引申出其他含义。如,因为水漏计时器外形为男童状,所以引申为未成年人。在古代,未成年的仆人侍候主人及其子弟读书并做杂事,因此“童”字也引申为未成年。“童”字还引申为未成年雄性动物,如未长角的公牛和公羊。新生儿大多头发不多,因此“童”字也引申为秃,是秃的一种委婉说法。甲骨文的童字字形是大眼睛孩童形象,还引申为瞳仁。
考古发现,西汉中阳漏壶就是以男孩形象制作的计时器。远古人类观察到流水与时间的关系,用仿生学原理,依照男孩撒尿的形状制作出陶漏水壶。青铜器时代,人们开始用青铜替代陶料制作漏壶。
有一个引人瞩目的历史传说与童字相关。在布鲁塞尔有一座小男孩撒尿救城的雕塑,这个小男孩的形象与甲骨文中童字的描绘相似。据《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已有专门掌管漏壶计时的。这些记载和传说进一步证明了童字与水漏计时器的紧密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