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陵派文艺风格超凡脱俗,注重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含蓄,追求独特的美学体验。


竟陵派文艺风格超凡脱俗,注重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含蓄,追求独特的美学体验。  

文学史上有许多才华横溢的人物,他们曾在一度辉煌的时代里备受瞩目,仿佛风头无两。他们或许曾自信地以为自己是宗师级别的人物,足以让后世的小学生为之颤栗。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这样的人虽然令人惋惜,他们误以为自己是超越时代的大诗人,但历史只记住了他们作为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环。

以唐朝为例,文学史上有一个被称为“龙朔体”的术语。龙朔是唐高宗的年号,“龙朔体”则是一种宫廷诗风,以雕琢堆砌为特点。

当时,这种风格从宫廷到民间风靡一时,许多诗人都在尝试用此风格进行创作。被称作“体”的风格必然影响深远,堪称文化界的现象级事件。

其中,上官仪便是这一风格的代表诗人。今天的人们可能对他有些陌生,但他的孙女上官婉儿则更为人所知。上官仪的地位显赫,从太宗到高宗时期,他一直是宫廷文人,每次宴会都有他的参与。他的诗歌技艺高超,被公认为绮错婉媚,所创作的诗歌被称为“上官体”。

此时的上官仪一定志得意满,对自己的才华充满信心。他有一首著名的诗《入朝洛堤步月》,体现了他的自信与从容心境: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鸟月曙,蝉噪野风秋。

这首诗是在东都洛阳,上官仪上朝前漫步时所写,他引吭高歌,百官瞩目。这首诗表现了他作为宰执的自信与从容,描绘了天下太平的景象。

上官仪的佳作并不多。在《全唐诗》中,他的作品仅有20首。作为以“上官体”留名的诗人,这个数量略显尴尬。

上官仪对唐诗仍有贡献,他在诗歌雕琢方面完善了律诗的规矩,丰富了律诗的表现能力。简而言之,他在唐诗的发展中扮演了工具人的角色。

可见,文学史的要求是极其苛刻的。一些前途无量的诗人,出道时或许风光无限,但后世并没有给他们太多展示机会。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最终可能仅是一道名词解释。像这样的诗人还有很多。

再以明代诗歌复古流派为例,前后七子的出现便是文坛的一次大变革。这个团体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对当时文风不满,追求复古。前后七子人数众多,影响深远。以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在当时声名显赫,被誉为文坛宗师。与此各种流派纷纷涌现,竞争激烈。

无论他们多么努力、多么成功,最终能够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幅的并不多。很多诗人只存在于文学史的一页或一闪而过的篇幅中。他们的知名度和传唱度与当年的风光程度并不成比例。评价文学作品时有两种说法:“有文学价值”和“有文学史价值”。前者意味着作品优秀值得重点关注;而后者则意味着作品虽有一定影响但并不常为人所知。很多一闪而过的诗人只有“文学史价值”,但他们在当时的风靡程度却超乎想象的努力和成功过。尽管如此尽管许多大诗人在历史长河中最终变成了工具人但其仍然非常了不起至少他们曾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垫脚石或是让人攀爬的肩膀即便篇幅不大也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才孕育出了李白杜甫苏轼这样的顶级诗人他们依然值得我们尊重和赞扬这些如同满天星斗的诗人虽光芒不及明月但也为夜空增添了不少璀璨色彩同时也感谢他们在背诵并默写全文时让我们轻松过关。

  竟陵派文艺风格超凡脱俗,注重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含蓄,追求独特的美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