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花信年华是指多少岁(详细资料介绍)


丹凤千字科普:花信年华是指多少岁(详细资料介绍)  

探寻古代与年龄相关的称谓,文人鬼特此整理如下:

幼年称谓

【初度】:原为初生之时,后用以称生日,实为虚岁。屈原在《离骚》中提及:“父亲揣测我的生辰,赐我以美名。”

【赤子】:初生的婴儿,如孔子解释:“子生赤色,故言赤子”。赤子之心比喻纯洁无暇的心灵。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日,庆祝的筵席称为汤饼宴,意为新生儿诞生的喜庆。

【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泛指一岁以下的婴儿。

【孩提】:开始笑、可提抱的幼儿,即二三岁之间,泛指童年。

【垂髫(tio)】【髫年】:髫指儿童前额弯曲下垂的头发,垂髫一般指3至8岁的儿童。

【稚子】:有时指贵族后代或幼子,一般指的是六七岁以下的小孩。

【龆龀】【始龀】【龆年】:换牙时期的孩子,大约七八岁。

【黄口】:原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后来用来讥讽年轻无知的人。

【幼学】:出自《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指十岁左右的儿童。

少年与成年称谓

【总角】:古代岁至十四岁的少年,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一个结。

【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因古时女子十二岁会佩戴金钗而得名。

【豆蔻】【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的女子,后也用以称女子少年美丽。

【舞勺】【舞勺之年】:古代男子十三至十五岁之间的舞蹈仪式,代表未成年阶段的结束和进入青春期的标志。

【及笄】【及笄之年】:女子十五岁,古代女子满十五岁便用发簪扎发,表示成年。

【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至此年龄束发为髻,表示进入成年阶段。

【碧玉年华】【年华】【之年】:女子十六岁的美称。

【成童】:男子十五岁至十七岁的阶段,进入太学习文习武的阶段。

【弱冠】【及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行冠礼表示成年。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的美好年华。

中年称谓

【半老徐娘】:三十岁或四十岁左右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

【而立】【而立之年】:三十岁,因孔子说“三十而立”而得名。

【不惑】【不惑之年】:四十岁,能够清晰分辨是非且不迷惑的年龄。 古代对年龄的称谓十分丰富多样,除了以上列举的称谓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称谓。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年龄阶段的重视和对人生的不同阶段的理解。通过年龄称谓,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礼仪和文化传统。 老年称谓 【耳顺】:六十岁,指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花甲】【花甲之年】:六十岁,因一个周期循环的花甲纪年法而得名。 【艾】【耆(q)】:分别指五十岁和六十岁的老人。 【古稀】【古稀之年】:七十岁,杜甫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使得这一称谓广为人知。【耄耋(mo di)】:十岁的老人,【喜寿】【杖朝之年】【杖围之年】:都是对八十岁老人的美称。【米寿】【白寿】则分别指八十八岁和九十九岁的高寿。【期颐】则是指一百岁,【上寿】【中寿】【下寿】则是指长寿的年龄段划分。【茶寿】是对一百零八岁的特殊称谓。 小结:古代年龄的称谓多种多样且富有深意每一个称谓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年龄的认知也体现了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和尊重 在古代礼仪和文化传统中年龄的称谓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不仅是人们对年龄阶段的称呼更是对人生阶段的一种尊重和庆祝除了上述提到的称谓还有许多其他的年龄称谓如“春秋鼎盛”、“年逾古稀”等等这些称谓展现了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你还知道哪些古代年龄称谓呢?欢迎分享和补充。【文人鬼注:此文仅代表个人见解仅供参考和交流】。

  丹凤千字科普:花信年华是指多少岁(详细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