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纷乱,杂乱,混乱的区别是什么(详细资料介绍)

禅修之旅引导我们探索生命的真谛,犹如指向迷途的指南针。在寻找生命意义的道路上,成熟意味着向内探寻,感受生命的本质。越向内探索,我们的方向就越明确,生命的底气也就越充足。
禅修,就是一场向内求索的旅程,寻找我们内在的真实自我。打坐是一种修行方式,通过把散乱的心安定在一处,使大脑静定,心境祥和清净,气脉畅通。
对于学佛修行的人来说,参禅打坐是最基本的修炼方式。盘膝而坐,调整呼吸,断除妄想,平静内心,觉察平时不能发现和思考的事物。
打坐前的准备
如果心灵能够自然安定,无需任何形式,就能达到心之安定。但许多人却无法立即进入这种境界,心随境转,迷失混乱。我们需要一种善巧方便,唤醒沉睡的心灵。
禅定不是苦求,而是自然融入。当你持续实践某一种方法后,禅定就慢慢生起。它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当我们练习到完美无缺时自发产生的。
为了让禅定发生,我们需要创造宁静而祥和的环境。在我们的心得以自在之前,首先要把心的环境安静下来。
平常,心灵就像蜡烛的火焰,受到思想和情绪的干扰,摇曳闪烁,经常改变。只有当我们把蜡烛四周的空气安定下来,火焰才能烧得稳定。同理,只有当我们把思想和情绪的纷乱状态安定下来,我们才能洞察心性和安住于心性。
一旦我们在禅坐中获得稳定,任何喧闹和骚扰都会大为减少其影响力。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合成,不实不真。就连我们的身体也是假有之物,身外之物更是无常变幻。因此执着于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愚痴之举。要成道就要看破一切幻象。坚定打坐才能入定开悟。如果在打坐时思绪纷乱、妄念纷飞则前功尽弃。所以必须放下所有执着和杂念。
打坐的基本动作要领是结跏趺坐即盘腿而坐。这种坐姿最安稳、最不疲倦像山一样稳固坚定与雄伟。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能保持泰然自若。让心灵像山一样沉静下来让思绪飞扬。每位打坐化佛也是如此结跏趺坐。这样的坐姿要特别注意保持背部挺直如同箭一般稳固如山这样才能让气流过身上的脉络心灵也才能找到真正的休息处所。
打坐时不用勉强自己调整呼吸和其他姿势的舒适度是关键要注意保持脊椎的自然曲线并平衡头部和颈部的关系两肩和上半身要展现出姿势的力量和美感维持姿态的平衡但不费力。双腿交叉表示生与死、善与恶、方便与智慧、阳与阴、轮回与涅槃的统一这是不二的心境。你也可以选择坐在椅子上双腿放松但一定要保持背脊挺直。
在禅坐传统中两眼必须睁开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刚开始学打坐时如果你觉得容易受外界干扰可以把眼睛闭上一段时间静静地内视将有助于你专心。一旦你觉得心安静了就逐渐睁开眼睛你会发现你的视线变得安详宁静。
现在请往下看沿着鼻端以四十五度看着前面。有一个要领是每当你心乱时最好降低视线;每当你昏昏欲睡时就要把视线拉高。当你的心静下来内观也开始清晰时你就可以随意把视线拉高眼睛仰望前方的虚空。不要特别凝视某一样东西相反地轻轻内视让自己的视线扩张变得越来越宽广越来越扩散。你将发现视线变得比较广阔了也变得比较安详、慈悲、平静和轻安。
睁开眼睛的理由有二:一是可以避免陷入昏沉的状态;二是禅坐不是逃避世间的方法也不是要脱离世间遁入一种恍惚的意识状态。相反的禅坐直接帮助我们真正了解自己并且与生命和外在世界产生关系。因此禅坐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随意而安不排拒也不追逐感知的知觉。
如何处理杂念是打坐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人们开始打坐时常说他们的思想很狂乱变得比从前更乱这其实是一个好现象绝对不是因为你的思想比从前更乱而是因为你比从前更安静终于察觉了你的思想一向是多么杂乱所以千万不要灰心或放弃。不管有什么念头出现你所要做的只是保持清醒即使在一片混乱中也要把注意力放到呼吸上。古代的禅坐教授法中提到开始禅坐时念头总是一个接一个出现从未停止过就像峻峭的高山瀑布。渐渐地禅坐功夫进步了思想就像溪流穿过深而狭的峡谷然后像一条大河缓缓地蜿蜒流向大海最后心变得像平静安详的海洋只是偶然有涟漪或波浪出现。有时候人们会认为禅坐时绝不可以有任何思想和情绪当思想和情绪出现时他们变得懊恼不已认为自己失败了。事实绝非如此就像大海有波浪或太阳有光线一样心的光芒就是它的思想和情绪。大海有波浪却不被波浪所干扰波浪是大海的本性生起后将往哪里去?回到大海同理思想和情绪是心性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