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福州菜种子批发市场(详细资料介绍)

东南网报道,福建日报记者郑璜近日获悉,我省首次成功申报进口自泰国的蕹菜种子采用两段准入附条件提离模式,这批货物当天便被迅速运至福建万农高科集团有限公司的专用仓库。一旦实验室检测结果出炉,这些进口蔬菜种子即可销售给种植企业和农户。
进口蔬菜种子在福州关区具有显著特色和代表性。据福州统计,上半年共进口蔬菜种子2317.73吨,占全国的四成左右。由于种子具有较高的检疫风险,每批进口种子都需要经过口岸查验并取样送检,流程繁琐且耗时较长。但在炎热的夏季,口岸堆场的集装箱内部温度高、通风不良,长时间存放可能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在高温季节往往不敢接受国外客户的订单,也曾经尝试过空运但成本过高,只能选择暂停相关业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马尾向福州动植物检疫部门报告了情况,并联合相关部门成立了一个由通关、查验业务专家组成的专班。在经过深入研究后,专班提出了对进口种子适用“两段准入”附条件提离模式的想法。虽然这个想法很有创新性,但由于检疫风险的问题,大部分植物种苗包括蔬菜种子都未被纳入附条件提离正面清单,这个问题仍然无法解决。
专班进一步研究了进口蔬菜种子的防疫检疫措施,并向总署提出了建议,建议将蔬菜种子纳入附条件提离正面清单并配套相应的措施。幸运的是,动植物检疫部门正在研究优化进境植物种苗的“两段准入”制度,福州的建议得到了及时的响应和支持。
6月29日,总署发布了第53号公告,宣布从2022年7月5日起对符合条件的进口企业实施附条件提离的便利化措施。这种新的监管放行模式改变了以往的做法,进口货物不再需要在口岸中转库中等待检验结果合格后方可提离调运。而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监管,第一阶段是“准许入境”,即判断货物是否允许进入境内;第二阶段是“合格入市”,即判断货物是否允许进入市场进行销售或使用。这样大大缩短了货物在口岸的停留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和质量风险。据估计,新政实施后每票进口蔬菜种子可节约物流成本约3000至4000元,全年为福州关区相关企业减轻负担约百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