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杠子手法角度解图_德云社纲丝节九字科专场


庙会表演

元氏县,位于石家庄市的中南部,地理环境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是该县东正村的庙会日,其中“抬花杠”更是传统表演的亮点。

一、东正村的花杠文化

东正村坐落于元氏县东张乡,自然环境优美,人们生活和谐。村中的“抬花杠”已有数代人的传承。郭吉书家族,自始祖以来便参与其中,花杠会的与复兴都离不开他们的努力。

花杠会的早期历史虽无从详考,但通过古书《花杠记录》的记载,我们可以追溯到其深厚的文化根源。书中详细记录了花杠会的行会记录、杠的组成和抬杠的人员以及走过的地点等。

“抬花杠”不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村民们对三皇姑圣像的祭祀活动。每年的庙会,村民们都会轮流供奉三皇姑的圣象,并伴以抬花杠等各种花会的表演。

二、花杠的构成与表演

“抬花杠”由杠杆、杠箱、彩旗等组成,每一样都蕴深厚的文化内涵。杠杆长4米,直径12厘米,而杠箱则重达40斤。在行进中,杠夫颠动杠杆,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为表演增添了独特的韵律。

表演时,花杠按次序排列,人们需要通过各种技巧保持花杠的平衡。即使下至孩童,上至八旬老人,都热切地参与其中,他们都以此为荣。

三、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传承

1995年,东正村的“抬花杠”在元氏县春节民间艺术调演中大放异彩,荣获一等奖,那时的红火场面至今仍让人难以忘怀。

随着时光的流逝,花杠会的生存也遇到了危机。人员老化、资金的短缺、年轻人的缺乏等问题都让这类民间舞蹈艺术面临消逝的风险。

为了传承这一非遗表演,郭栋杰等年轻人开始积极行动。他们找来村里的男女老少,甚至包括女性参与“抬花杠”,虽然挑战重重,但他们仍坚持不懈。

四、传承的承诺与希望

郭栋杰作为新一代的继承人,肩负着将东正村抬花杠这项非遗表演传承下去的重任。他深知“抬花杠”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不能消失在他们这一代的手里。

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文化,村里决定每周六日让老一辈表演好的人到村委会大院教授年轻人抬花杠。这样的努力也让更多年轻人开始接触并喜爱这项活动。

“抬花杠”这种民间舞蹈以其独特鲜明的个性在艺术之林中绽放。它不仅反映了劳动的生活精神风貌,更是民间乡里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