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下学期期末家长会_家长会家长收获与感想


家校协作育人的深度探索系列文章之六:家校关系之下的家庭教育新思维

儿童早期成长时期,家庭与幼儿园的紧作显得尤为关键。家长会作为家庭与幼儿园沟通的桥梁,旨在为双方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在幼儿园的常规工作中,家长会因其时间保障和明确话题设置,成为了解决幼儿在园所遇到问题的重要方式,它也是家庭信任感构建的纽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调查表明,教师在家长会中遇到的挑战各不相同,但它们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共性。其中,家长的关注点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而变化,以及如何处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两大主要问题。对于师而言,如何快速获得家长的信任和认可,是工作初期的一大挑战。

针对师遭遇的信任问题,幼儿园和教师自身需共同努力。师需要迅速找到问题症结所在,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当家长提出疑问时,教师应冷静应对,运用专业知识解答家长疑虑。学习、反思以及借鉴有经验的教师的做法都是加速自身成长的有效途径。

随着孩子从中班过渡至更高年级,有些教师可能发现家长会的参与度逐渐降低。要激发家长们的热情和积极性,幼儿园需反思并调整家长会的频率和内容。如减少不必要的家长会次数,优化会议内容,确保其能够吸引家长的兴趣。适时告知家长会议的重要性和要求,方便他们安排时间。

针对家长对于孩子过集体生活的担忧问题,幼儿园应更加重视日常保教工作的细节问题。在家长会上,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摸清家长的育儿观念和需求,并围绕这些点展开详细介绍。还需要为家长解释每个环节的教育价值、关键点以及好品质、好习惯的培养方法。

当遇到孩子在家与在园表现不一致的情况时,教师应首先与家长进行深入沟通。这通常与家庭教养方式、规则的坚持度以及家庭榜样的缺失有关。为了使孩子在家庭和幼儿园保持一致的表现,幼儿园需提供策略性的建议,并指导家庭制定生活规则和树立榜样。

家校共育之路远长且艰巨。上述各种场景不仅要求我们更加用心去解读和响应家长的需求与期望,而且也要致力于创新和实践家园合作模式。《教育报》刊发于其 2018 年8月12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