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什么什么事_必定用古文怎么表达
陈京,字庆复,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年)进仕及第。历任太子正字、咸阳尉、太常博士及考功员外郎等职。至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陈京担任给事中一职。而韩愈,于同一时期遭遇贬谪,被遣至阳山令任上。此信的撰写,应当是在陈京任给事中之后,韩愈贬至山阳令之前。
给事中,侍从皇帝左右,负责备顾问应对及参议政事。其因执事于殿中而得名。
愈再拜致书阁下:自与阁下相识以来,已历多年。初时,幸得阁下一言赞誉,虽贫贱,然奔走于衣食之间,未能朝夕相见。然阁下位尊日显,身边服侍之徒日渐增多。地位虽尊荣,却疏离了微臣之交往;徒众渐增虽表示博爱之举,但亦难以体现情感之专一。微臣在上未见增进,然而文章却逐渐名扬于世。修若无增益则难与贤士相提并论,文章之名声显赫则难免被同侪之人嫉妒。缘初疏离之情再添轻忽之望。微臣因此担心以疏远之心听信嫉妒者之言而难以获您垂青。
前年春日,微臣曾拜访于阁下左右。阁下之容颜温润如玉,似待初识之人;言谈之间又似深知微臣之困境而深表同情。归后喜形于色,与人言说。后微臣赴东京取家眷归乡,又因故不能时时觐见。待其归后,再次谒见阁下时,阁下之态度已渐显淡然;言语间则给人难以应接之感。自此,微臣诚惶诚恐而不敢再有拜访之心。
《与陈给事书》全文:
愈再拜致书:自与阁下相识以来已历多年。初时曾受阁下一言之誉。虽身处贫贱奔波劳碌但未曾日日得见阁下尊容。而后阁下地位日高服侍于侧之人日渐增多。地位虽高则与我等疏远爱意虽广则难以专一。我虽在道行上无甚长进但文章之名日渐显赫。若道行不高则贤士不与若文章名高则同辈之人多忌。因日久疏远更添轻视之意故听信嫉妒者之言认为阁下忘却了我这个故交之旧交情便断绝。
去年春时我曾到阁下处拜访虽然此情温存仍像初见时一样新奇然而此情相交也如同相处困窘中之人彼此若深知又深切关心才可得片刻的愉悦即便只是片面的理解也在彼此的脸上可见短暂的欢欣颜色当重新回京后再次去见您却被一种冷然的沉默迎接回来似是责备我再次来迟的意味。
此刻我恍然大悟后悔不已:这种淡漠的态度是因为责备我未能持续拜访;这种沉默的方式是您传达您的意图的方式啊!我因过于粗心大意而的过错难以逃避责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