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的来历50字_守岁有什么寓意
岁月长河流转间的除夕夜守候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民间传统自有一番风雅,其中尤以除夕夜的"熬年守岁"最为引人注目。守岁的习俗从享用年夜饭开始,这一顿饭,人们会慢慢品味,从灯火通明之时围坐一堂,有的家庭甚至会持续至深夜。虽然习俗传承千年,但对于守岁的深层次文化含义,许多人可能未曾深入了解。那么,现在就来探索一下除夕守岁的背后含义和其历史起源吧。
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传统习俗的精髓所在。每逢除夕之夜,人们沉浸在守岁的仪式中,它不仅仅是一顿团聚的盛宴,更是对过往岁月的一次告别与回顾。其中,还寓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憧憬和期望。历史典籍如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就记载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这一习俗,蕴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新一年到来的无限期待。古人的诗句中便有对守岁的深情描绘:"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而大诗人苏轼也在《守岁》中写道:"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这些诗句都展现了守岁的积极意义。
那么,为何守岁又被称为"熬年"呢?这背后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传说在远古时代,有一只被人们称为"年"的凶猛怪兽,每年大年三十夜都会出没伤人。人们为了避其祸害,常在大年三十这天提早关门闭户,直至天明才敢出门。而年兽的由来与人们对红色的敬畏、对光亮的恐惧、对声响的排斥息息相关。
当夜幕降临,人们为了驱赶年兽、守护家园,会采取各种措施。当火光映红了一切、爆竹声声震天响时,年兽便会吓得逃之夭夭。人们逐渐发现,挂红布帘、穿红衣、点燃火把、敲锣打鼓、燃放爆竹等都能有效驱赶年兽。这其中还涉及到天上的紫微星为拯救人间而与年兽的。
古时守岁有两种寓意:年长者守岁象征着辞别旧岁,珍惜时光;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延长父母的寿命。人们无论新旧年交替的时刻,都会烧香祈福,希望紫微星下界保佑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