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名称_孔子与弟子10个简短小故事
故事一:孔子错怪颜回
孔子在陈蔡困厄时期,已七日未曾尝过米饭之味。一日,其弟子颜回自外得米,煮稀饭。饭将熟之际,孔子见颜回竟以手抓取锅中之饭。
孔子虽心生疑虑,却未当场揭破。待颜回请其进食时,孔子假意言及先祖,告诫须尊长先食。颜回听后急忙解释,乃因见有煤灰落饭,恐污饭食,故而取出。
孔子深感人心难测,即便亲眼所见也不尽为实。遂言:“人可信赖者眼,然眼亦有不可靠之时;所可依靠者心,然心亦有不可靠之时。”
【启示】凡事不可仅凭眼见而断,经验、眼见常为主观所影响。需以事实、科学为依据,谨慎论断,避免误会。
故事二:颜回输冠记
颜回乃孔子高才门生,德性兼备。一日外出见布店纠纷,遂上前解围。自认为明理而与买布者打赌至孔夫子处评判。
当孔子判定三八为二十三而颜回输时,颜回毫不犹豫地摘下帽子交给买布者。虽然心有不甘,但颜回尊重师长之决定,并未与孔子争执。
次日,颜回借故请假归家。孔子深知其心结,默许其行。颜回虽对孔子之判定心存疑虑,但仍敬重其为人师表之尊严。
故事三:树德与树怨之道
子羔为孔子弟子高柴,曾于卫国从政时判一犯人以刖刑。后子羔逃难至城门,恰逢此犯人守门。子羔原以为必遭报复,却意外得到对方帮助。
对方言明虽曾重刑但深感子羔之公正与仁慈之心。此番帮助并非因私情而是因公义与仁心使然。
孔子闻之赞叹道:“善为吏者树德不树怨。”即以德行为本,方能赢;若以私怨为本则只能多结仇怨。
以上三个故事皆出自古代贤人之事,向我们传递了诸多人生哲理与处世之道。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以此为鉴,修身齐家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