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收费_学分收费是怎么回事


近日,山东财经大学实施的按学分制收费引发了广泛关注。

在实行学分制收费后,部分学生因需补交较高额度的学费而引发了社会讨论。对于此项收费是否具备法律依据,持不同观点。一些人质疑其背后是否存在问题,但也有人指出,按学分收费并非山东财经大学的“独特创举”,而是顺应教育大趋势的举措。

追溯历史,自2007年起,北京等地部分高校已开始试行学分制收费。湖北省、广东省、山东省等多个省份的高校也早已采用这一收费方式。

根据去年印发的文件,完善学分制并推动健全学分制收费管理制度被明确提出。这显示出学分制收费不仅是教学管理的,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

对于这一新的收费方式,多数学生表示并未察觉到明显的变化。尽管有学生对于“多上课需多交钱”的观念感到困惑,但专家指出,学分制收费的意义远不止于学费的结构调整。

同济大学教育研究中心张端鸿表示,真正的学分制收费前提是高校建立完善的学分制。这不仅是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费标价,更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一环。

为学费标明“价格标签”,给予学生直接的经济感受——学习是需要付出经济成本的。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学分制收费能够提醒学生选择课程时的慎重性,明确学习目标,避免资源浪费。

通常情况下,学分制收费并不会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按照规定,学生在完成学业过程中所缴纳的学分学费及专业学费之和应不高于学年制收费的总额。按照培养计划修完学业的学生,所缴学费与之前应无差别。

尽管如此,学分制收费仍被视为学校本科教育的一个亮点。它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还体现了教育公平。

尽管有些学校在推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资源不足、必修课比重过高等,但这并不代表学分制收费本身存在问题。反而,这些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如何真正建立并完善学分制?如何丰富课程资源?如何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

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学校进行全面的教学。从人才培养、教学管理、课程设置、专业调整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张端鸿建议学校在推行相关后,基于学生立场进行更多解读和宣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学分制收费的机制。

正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所强调的,发达大学的学分制实施中,必修课只占课程总量的较小部分,而选修课则占据较大比重。这是我国大学教育管理的方向,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学校的自,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对课程的选择。

学分制收费不仅是学费的计算方式,更是教育的体现。它旨在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性,促进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满意度的提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的全面和有效实施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