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最吉利的十句话


农历五月初五,是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是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寓意着仲夏的开端,盛夏的起始。五月正是“午月”,于是便有了“端午”之称。

由于端午节的习俗众多,它的叫法也衍生出了多个名称:端阳节、菖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女儿节等。无论怎么称呼,它在人心中的地位都无可替代。

端午节最初是驱邪禳灾的日子,尽管它属于“恶月恶日”,但人们还是会以最隆重而热烈的方式去接受并消释这的灾祸,从而给自己带来一世的安康。

2000多年来,挂艾草菖蒲、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早已从节日变成了一种情怀。端午节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意义:童年的乐趣、青年的乡愁、中年的牵挂和老年时的安康。尽管岁月流转,但记忆中的味道永不变味,思念也如酒越陈越香。

端午的情怀还蕴藏在传统的美食之中。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甜粽、咸粽、肉粽、红枣粽等各式各样的粽子,在端午节这一天被赋予了家的味道和乡愁的象征。在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端午只剩下粽子味。他们怀念家乡的粽子,怀念那份久违的家的温暖。

对于中年人来说,端午更是一丝牵挂。端午的热闹氛围中,最首要的是守护孩子的健康平安。在江南地区,人们会喝雄黄酒来消毒防病;父母还会为孩子挂香包、系五彩线,背后都承载着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和祝福。

老年时,端午则是一念安康。在爷爷眼里,艾草是端午的必备之物,它意味着安康和守护。爷爷会在端午节一大早去割艾草,将其插在门楣上或制成绳子挂在屋檐下晒干,用来驱赶蚊虫,守护家人安然入睡。艾草的魔力在于它能带给家人健康和安宁。

端午作为节日每年都如期而至,粽子的种类和口味也越变越多,但记忆中的味道永不变味,思念也如酒越陈越香。愿你带着对端午不变的情怀,无论时光变幻,心中一念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