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尚华莲十里真名
近日,观察汉服树洞时,发现汉尚华莲在处理问题及反应速度上的表现,确实不同于一般的商家。
在客服不慎使用侮辱性言辞的尚未平息之际,一则汉尚华莲的抖音宣传再次引起网络热议。这款宣传视频出自网红十里与另一模特之手,二人演绎着古代的正房与姨太太,仿佛给传统古风注入了一点戏谑的色彩。
面对此景,网络上的声音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汉尚华莲意在借助热度来推广其服饰;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不过是一场娱乐性的表演,无需过于。对此,我深感看法因人而异,关键在于个人对汉服文化的理解和定位。
在众多讨论中,时常听到这样的论调:“穿汉服难道不就是为了博取眼球吗?难道真能将自身置于传承文化的层面?”对此观点,我持有保留态度。
确实,汉服逐渐被接纳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许多人都乐于在日常外出时穿着。但绝非每个人穿汉服都是为了“博眼球”。更需强调的是,传播文化的重任确实通过多方的努力得以践行。
如年复一年的汉服科普和复原走秀活动,不仅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激发了人们对其背后的历史和工艺的探究。还有那些默默为汉服文化研究付出的人们,无论是在科普还是形制研究上,都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尽管持此观点的人并非多数,但也不应将穿汉服的行为简单地归结为“博眼球”。事实上,许多真正的汉服爱好者对那些仅为了吸引眼球而采取不当行为的人持反感态度。例如,那些在穿着汉服时做出不雅动作、拍摄低俗视频的人,他们的行为确实令人不适。
古代的百姓确实无我们今天这样穿着色彩鲜艳的汉服。在古代,衣物的制作受到严格的等级制度限制。从周朝开始,衣着的材质、颜色都与身份紧密相关。不仅如此,古代人穿衣还需考虑实用性,如宽衣大袖在劳作时自然不便。
随着明朝纺织业和棉花业的兴盛,衣物的颜色和选择开始变得更加多元。这体现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从未停歇。如今我们穿着漂亮的汉服并非为了复原古代穷苦人的生活,而是为了体验古代的审美与文化。
回看汉尚华莲所拍摄的视频,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争议,或许正是因为其娱乐性的标题和内容与部分汉服爱好者的期望有所出入。他们更期望看到的是汉服之美,而非为了博眼球的噱头。但无论如何,汉尚华莲在事件发生后迅速删除视频并道歉,显示了大店的责任感。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光靠一次次的道歉并不足以解决问题根本。作为一家备受关注的大店,汉尚华莲的管理与风气需更加严谨。毕竟老板难以事必躬亲每一个细节,但店铺的整体氛围和文化是可以通过管理来塑造的。
其他同样火爆的汉服店铺为何较少出现此类问题?这值得汉尚华莲深思。将穿汉服分正房、小妾、姨太太等角色定位的行为无疑是传统文化中糟粕的复兴。作为自称“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汉尚华莲应更加审慎对待自己的言行。